![]() 作者:阿敏.馬盧夫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副标题: 法蘭西學術院與法國四百年史 原作名: Un fauteuil sur la Seine 译者:賴姵瑜/吳宗遠 出版年: 2017-5-6 页数: 320 定价: NTD3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4772353 内容简介 · · · · · ·自一六三四年法蘭西學術院創院以來, 已有十八任院士成為第二十九號座席的主人, 他們所經歷的,是法國轉變最鉅的四個世紀,更是讓整個人類社會徹底轉型的四百年。 一張經歷四百年的椅子, 乘載著十八任主人的思想與精神, 翻閱他們的故事, 如同跨越十八個臺階的世紀之旅, 每一階都有一位不同的嚮導, 伴你體驗豐富多彩的法國四百年史。 塞納河畔的法蘭西學術院是法國知識分子的最高殿堂,院士為終身職,一名院士逝世之後,才能推選出下一任院士來接替,代代傳承,李維史陀稱此的「半虛構的家譜」。而院內穹頂下的四十個座席,即代表著四十位院士的永恆不朽。 二十九號座席的現任主人阿敏.馬盧夫爬梳出此一世系中前十八任院士的精采生涯,當中有高識遠見的外交官、被判過兩次死刑的歷史學家、著迷於太陽週期的科學家……就連法國思想之父伏爾泰、大文豪雨果都曾與此號座席失之交臂。 他們共同經歷過太陽... 作者简介 · · · · · ·阿敏.馬盧夫Amin Maalouf 一九四九年生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出身基督教家庭,少年時就讀貝魯特的教會學校,一九七五年,黎巴嫩內戰爆發,因不忍家園在宗教和政治衝突中日漸凋敝,同胞相互殘殺,遂於一九七六年帶著妻兒移居法國巴黎。 馬盧夫在青年時代在貝魯特著名日報《an-Nahar》擔任記者,採訪足跡遍布南亞及非洲國家,移居巴黎後,繼續主持《an-Nahar》的國際週報版,也是法國週報《青年非洲》(Jeune Afrique)的總編輯,專精於黎巴嫩內戰和中東問題的評論,是國際間著名的中東問題專家。 通曉多國語言的他選擇以法語寫作小說及歷史文學書籍,目前已出版十餘本著作。一九八三年發表第一部作品《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軍東征》(Les Croisades vues par les Arabes),一九八八年以《撒馬爾罕》(Samarcand... 目录 · · · · · ·前言第一世 欲救年幼學生而溺死的人——作家皮耶.巴登(Pierre Bardin, 1595-1635) 第二世 只愛用拉丁文寫作的人——議事司鐸尼可拉.波旁(Nicolas Bourbon, 1574-1644) 第三世 比高乃依更受青睞的人——律師法蘭索瓦亨利.薩洛蒙.德.維荷拉德(François-Henri Salomon de Virelade, 1620-1670) 第四世 讓眾作家嫉妒眼紅的人——劇作家菲利浦.昆諾(Philippe Quinault, 1635-1688) 第五世 兩世紀後再度復活的人——外交官法蘭索瓦.德.卡里埃(François de Calliéres, 1645-1717) · · · · · ·() 前言 第一世 欲救年幼學生而溺死的人——作家皮耶.巴登(Pierre Bardin, 1595-1635) 第二世 只愛用拉丁文寫作的人——議事司鐸尼可拉.波旁(Nicolas Bourbon, 1574-1644) 第三世 比高乃依更受青睞的人——律師法蘭索瓦亨利.薩洛蒙.德.維荷拉德(François-Henri Salomon de Virelade, 1620-1670) 第四世 讓眾作家嫉妒眼紅的人——劇作家菲利浦.昆諾(Philippe Quinault, 1635-1688) 第五世 兩世紀後再度復活的人——外交官法蘭索瓦.德.卡里埃(François de Calliéres, 1645-1717) 第六世 在君王身側咬耳朵的人——樞機主教安德烈海格力斯.德.弗勒理(André-Hercule de Fleury, 1653-1743) 第七世 比伏爾泰捷足先登的人——樞機主教保羅.達亞培.德.律納(Paul d’Albert de Luynes, 1703-1788) 第八世 成為法國南部奧克區象徵的人——作家尚皮耶.克拉西.德.弗洛希昂(Jean-Pierre Claris de Florian, 1755-1794) 第九世 奉莫里哀為偶像的人——劇作家尚法蘭索瓦.凱亞法(Jean-François Cailhava, 1731-1813) 第十世 兩度被判死刑的人——歷史學家喬瑟夫·米修(Joseph Michaud, 1767-1839) 第十一世 遴選中勝過雨果的人——心理學家皮耶‧富路鴻(Pierre Flourens, 1794-1867) 第十二世 試圖重新發明醫學的人——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Claude Bernard, 1813-1878) 第十三世 膽敢聲稱耶穌是「人」的人——語言史家厄尼斯‧赫農(Ernest Renan, 1823-1892) 第十四世 不太喜歡前任院士的人——參議院長保羅‧夏勒梅勒‧拉庫爾(Paul Challemel-Lacour, 1827-1896) 第十五世 榮獲「全法最受侮辱」的人——外交家加布里列‧安諾托(Gabriel Hanotaux, 1853-1944) 第十六世 讓全世界都前來聆聽的人——社會學家安德烈‧齊格菲(André Siegfried, 1875-1959) 第十七世 著迷於太陽週期的人——劇作家亨利‧德‧蒙特隆(Henry de Montherlant, 1895-1972) 第十八世 珍惜脆弱文化的人——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 後記 致謝與人物補註 · · · · · · () |
令我大开眼界
许多都超出了我的认知
通俗易懂
以前就看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