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科普兰 出版社: 北京大学 译者:黄福武 出版年: 2008.06 页数: 384 定价: 50.00元 丛书: 大战略研究丛书 ISBN: 9787301137116 内容简介 · · · · · ·《大战的起源》是一部上乘之作。作者娴熟地将理论模型与史实分析予以融合,对大战的起源问题作了深入的解读,认为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会加剧大战爆发的危险。《大战的起源》对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具有重大价值,并将有助于对国家力量的转化和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景问题在学术上和政策定位上进行积极思考。 目录 · · · · · ·致谢原始文件和资料文字缩写 导论 问题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 史实证据 · · · · · ·() 致谢 原始文件和资料文字缩写 导论 问题的重要性 论证方法 史实证据 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对现实主义大战理论的反思 动态差异理论 论证的意义 关于本书理论的逻辑问题 方法论:大战的定义 实际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外政策选择与大战的可能性 模型概述 危机的引发与和解 冷战竞赛的初始阶段 各种理论假定的比较 第三章 德国的安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备 现行理论无法解释的经验难题 德国预防性战争情绪日益强烈 大战时间推迟:德国的战争计划(1911一1913年) 最后的接触:德国准备全面战争(1913—1914年) 1912—1913年巴尔干危机:避免预防性战争 德国国内冲突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四章 七月危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行为体的选择次序问题 7月初:构筑预防性战争平台 实施全面战争计划 决定命运的一个星期:7月26日至8月1日 第五章 苏联的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原因分析 酝酿已久的大战 军事集结阶段:1933—1936年 进入危机阶段:1936—1937年 年度危机与“抵制”:1938年1—12月 迈向深渊:1939年1—9月 以最大优势作战:1939年9月至1940年5月 最后的任务:“巴巴罗萨”行动的准备 1940年5月至1941年6月 第六章 两极体系、力量转化与冷战的起源: 1945—1950年 关于冷战的论争 预防性遏制政策的起源:1945年 不惜代价夺取先机:长崎灾难之后的美国政策 美国1945年遏制政策的悲剧 斯大林对美国政策的反应与冷战的开始 美国1945—1950年的战略计划 第七章 柏林危机与古巴导弹危机 1948年柏林危机 1961年柏林危机 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古巴导弹危机 尾声 第八章 大战:从伯里克利到拿破仑 伯罗奔尼撒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 1521—1556年法国一哈布斯堡王朝战争 三十年战争 路易十四战争 七年战争 拿破仑战争 第九章 论证的意义 现实主义与大战 体制形式、自由主义理论与大战 本书理论的现实意义 附 录 索 引 · · · · · · () |
正在看
文字却通俗易懂
思路清晰,值得一看
语言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