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李孝聪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4-10-1 页数: 503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078020 内容简介 · · · · · ·《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是为北京大学课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开发和文化景观》编写的教材。以中国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为视角,阐述大地域、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形成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缘政治结构,在区域地理环境制约下,水陆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地区开发的模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中国文化区域的划分,文化扩散与融合,区域民间文化的特征。本教材与多媒体讲授相结合,按中国黄土高原、河西走廊、西北内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淮海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岭南地区、东北平原与山地、蒙古草原等大自然区的划分来讲授区域历史地理。(1)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区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历史地理的综合性认识,适应学术研究和经济文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区域性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是对以... 作者简介 · · · · · ·李孝聪,男,1947年 1月26日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市人,汉族。1978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9月从西藏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修业四年。198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地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 · · · · ·前言: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思维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西北地区:甘、宁、青、新 1.中国内陆与亚洲腹地 2.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 3.区域经济开发、人地关系与城镇分布的地带性 · · · · · ·() 前言:区域历史地理的理论思维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北地区:甘、宁、青、新 1.中国内陆与亚洲腹地 2.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 3.区域经济开发、人地关系与城镇分布的地带性 4.西北内陆的多元民族文化 第二章 西南地区:川、滇、黔、藏 1.“盆底”与“屋脊” 2.川陕交通、“藏彝孔道”与西南边陲之路 3.西南经济开发、中心城市与政区之变 4.阶梯式的居住景观与民族文化区 第三章 中原地区:陕、晋、冀、鲁、豫 1.黄土的侵蚀与堆积 2.崤函之险、“太行八陉”、中原的陆驿与运河 3.帝都之薮 4.中原文化的地带性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苏、皖 1.“九曲回肠”与“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自然地理 2.“南襄隘道”与“义阳三关”:中原通江南之路 3.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 4.经济与文化的重合:江南的民居与园林 第五章 东南沿海地带:浙、闽、台 1.陆架与潮汐 2.舟船的世界:大陆、内洋与外海的交通 3.中国沿海港口城市的选址与经济腹地 4.大围和小围:浙闽文化景观 第六章 岭南地区:粤、桂、海南 1.红土、桑基鱼田:岭南的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 2.中原下岭南之路:珠矶巷与移民迁徙的路线 3.得风气之先的岭南城市风格和影响 4.岭南民系与岭南文化 第七章 东北地区:辽、吉、黑 1.松、辽与白山黑水 2.蓟辽走廊和“中东铁路” 3.开埠与移民,东北的城镇体系 4.东北亚文化圈 第八章 北亚草原地区:内、外蒙古 1.逐水草而生:北亚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结构 2.“草原之路”及其过客 3.长城的分布和影响 4.塞外风情 · · · · · · () |
哈哈哈哈哈哈
正在看
已经很惊讶
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