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魏丕信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徐建青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364 定价: CNY 23.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33260 内容简介 · · · · · ·关于明清时期的国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否定观点占据学界主流。本书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以救荒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本书以1743-1744年直隶救灾为实例,瞻前顾后,研究了国家的救荒制度、措施及其成效,所论延及官僚制度与管理、国家财政、地方社会、粮食安全、商业与市场、乡村经济和生活,等等,视野广阔。作者所提出的18世纪国家所具有的积极精神,在管理经济方面的高度组织能力、权威性和效率性,已为学界所肯定,由此也证明了本书的开创性学术地位。 目录 前言 中文版序 导论 第一部分 有关中国饥荒的记录 一 对自然灾害的初步考察 二 流民问题 三 社会动荡 四 饥荒与地主制 第二部分 国家干预 五 官僚组织问题 六 堪灾 七 赈济 八 供给:1743-1744年的实例 九 价格调控 十 加强与恢复生产 第三部分 要... 作者简介 · · · · · ·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生于1944年,法国著名汉学家。早年攻读欧洲古典文学(拉丁、希腊、法国)和中文,1975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69年入法国国家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研究范围遍及人口史、灾害史、水利史、荒政史、明清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明清官僚制度等,有专著2部及论文50余篇,成就卓著,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 目录 · · · · · ·前言中文版序 导论 第一部分有关中国饥荒的记录 一对自然灾害的初步考察 二流民问题 · · · · · ·() 前言 中文版序 导论 第一部分有关中国饥荒的记录 一对自然灾害的初步考察 二流民问题 三社会动荡 四饥荒与地主制 第二部分国家干预 五官僚组织问题 六勘灾 七赈济 八供给:1743—1744年的实例 九价格调控 十加强与恢复生产 第三部分要点与结论 十一引论 十二国家经济措施的演变 十三赈灾的地理分布 十四要点和结语l310 附录A粮食发放的地区分布(A.1—A.10),直隶,1743—1744 附录B背景资料 参考书目 表格索引 地图索引 · · · · · · () |
通俗易懂
已经很惊讶
通俗易懂
原以为会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