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周策纵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译者:周子平 出版年: 2005-07-01 页数: 523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17796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资深教授周策纵先生的力作,它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和具体过程作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对一代新式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命运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成为海外学者研究五四运动不断引用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简介 · · · · · ·周策纵,1916年出生,2007年5月逝世。密歇根大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专长研究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等。 目录 · · · · · ·序 /1第一章 导言 /1 一 五四运动的定义 /1 二 经济、社会及政治背景 /6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0 第一部分 五四运动的展开 · · · · · ·() 序 /1 第一章 导言 /1 一 五四运动的定义 /1 二 经济、社会及政治背景 /6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0 第一部分 五四运动的展开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卫915—1918) /19 一 国内爱国者的民族屈辱感(二十一条的影响) /20 二 海外留学生的改革热情 /25 第三章 运动的开始阶段:初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 42 一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43 二 北京大学的改革 /48 三 新知识分子的联合和《新潮》杂志的创办 /52 四 新知识分子的改革观点 /58 五 反对者的诘难和改革者的辩驳 /62 六 青年对新骚动的反应 /75 七 1918年5月的抗日请愿 /80 第四章 五四事件 /87 一 中国在凡尔赛和会上的失败 /87 二 中国公众对和约的反对情绪 /92 三 幻想破灭的巴黎消息 /96 四 学生的特点和组织 /98 五 “五四”示威游行 /102 六 从东交民巷到曹宅 /114 第五章 五四事件以后的发展:学生示威和罢课 /123 一 政府的直接反应 /124 二 北京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126 三 其他城市学生的支持 /134 四 总统的整纪训令和蔡元培的出走 /138 五 学生总罢课 /144 第六章 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工商业者和工人的支持 /150 一 政府寻求与学生妥协的失败 /150 二 6月2、3、4日的大规模逮捕 /153 三 6月5日上海的罢市和罢工 /156 四 五四事件的解决:内阁倒台和拒签和约 /162 五 事件解决后政府分裂学生的企图 /170 六 与事件的解决有关的一些问题 /172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的扩展 /174 一 新知识分子之间团结的增强 /174 二 《新青年》和《新潮》令人鼓舞的纲领 /177 三 新出版物的急剧增加和旧刊物的改革 /181 四 破除偶像的热潮 /186 五 新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组织 /191 六 新知识分子发起的大众教育运动 /195 七 对新文化运动不断加强的支持 /198 第八章 外国人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201 一 日本的反应 /201 二 西方人的两种对立态度:同情与疑虑 /205 三 苏俄的诱惑力 /213 第九章 思想和政治上的分裂(1920—1922) /220 一 分裂所涉及的主要思想派系 /220 二 问题与主义 /223 三 社会政治活动论与文化活动论的对立 /227 四 民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西化 /233 五 参与政治 /244 第十章 社会政治后果(1920—1922) /259 一 政治和经济组织重新定向 /259 二 妇女解放 /262 三 教育改革 /264 四 学生运动后来的趋势 /267 第二部分 主要思潮的分析 第十一章 文学革命 /273 一 旧文学 /273 二 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和白话文的提倡 /275 三 对文学革命的反对 /283 四 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286 五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290 第十二章 新思想和对传统的重估 /293 一 旧思想的核心 /293 二 新思想:现实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及达尔文主义/297 三 新方法:实用论、怀疑论与未知论的方法及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开始 /300 四 “打倒孔家店” /303 第十三章 新思想及后来的论争 /317 一 疑古 /317 二 民族遗产的重新评价和整理 /321 三 反宗教运动 /323 四 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争 /330 五 科学与玄学之争 /336 第十四章 结论:对五四运动的各种阐释和评价 /341 一 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或启蒙运动 /34l 二 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中国的一场灾难 /346 三 共产党的解释——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350 四 谁领导了五四运动 /358 五 “五四”本质试析 /361 六 对“五四”功过的再评价 /364 七 进一步的思考 /369 大事年表(1914-1923) /372 附 录 /382 一 “五四”时期各派社会势力简析 /382 二 参与五四事件的学校和学生人数 /387 三 参与五四事件的大专学校 /389 四 有关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的一些资料 /391 注 释 /393 索 引 /476 译者后记 /521 · · · · · · () "五四运动"试读 · · · · · ·为了理解五四运动的情感和观念,必须追溯中国人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反应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外留学生的活动。关于前者,存在着两个本质上可明显区分的派别,他们表达了中国公众的民意,构成五四运动的两个主要力量。一派人对于近代帝国主义的反应是怀着救国的愿望,积蓄起强烈的爱国感情,另一派人受西方文明冲击的影响,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各种措施。前者包括有文化的人,也.. |
结合当下分析得也通俗明了易懂
作者让我脑洞大开
一直在追
看以后要不要多看几遍,慢慢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