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之后,我才理解了自己的妈妈





 

毕业之后,身边的同龄人都经历过「毕业即回家」的关卡,现在看来,有很多人是迫不得已回老家了。
 
有些人是至今仍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有些人则是迫于父母的“夹击”。
 
朋友跟我坦白过,自己踏入社会,父母年迈,像以前那么快活,仍拥有选择权的人,只在极少数。
 
“父母的年纪,好像在变成我们的「难关」了”
 
听她们这么说起,其实我很恍惚,因为无论是感情或者人生方向,当她们都在与父母对峙的时候。
 
我发现自己的母亲恰好相反,她正在帮我拆掉一节节的关卡。
 
她的心态像返老还童,提醒我们:“你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必与我们绑定”。
 



 
一.
比起别人家,我真心觉得我妈「太独立」了!
 

上个月,我跟我姐特地回了趟家,给我妈过生日。
 
从不搞生日的她今年主动提出要过, 是因为在这一年,她完成了身份的大跃变—— 从一个妈妈,晋升为一个奶奶。
 
我妈生日前一天,我跟我姐,嫂子三个人拉着她到镇上的金铺,给她挑了一条一万多的,红宝石+玫瑰金的项链。

这是有生之年买过最贵的礼物。我妈一边对我们说“不要,太贵了”,一边笑出花对门店销售说,“大一点总归是气派一点的”。
 
买单的时候,她挪到我耳边来说,够钱吗?

“够的”
“那你先买,回去我还给你”
......
 
好似我妈一直就是这样。
 
她从来不觉得孩子给她买东西是应该的,总想把钱还给我们,吃饭总喜欢抢着买单。

外人在时,她也不自己去,饭桌上会暗自把钱转给我们,“一会去把单了”。
 
我妈特别喜欢在外把我们面子做足。
 
比方晚上回去她让我帮她拍照,编辑好朋友圈文案,好让她生日当天醒来,就可以直接把朋友圈发出去。
 
文案很凡里凡气——“多谢儿媳和两个女儿送我的生日礼物,今年生日很满足!”

连照片都是经过她指导,“要把那颗红宝石拍得透亮有光泽”。
 
她精心布置,我已经“沧桑”到收到男生礼物都懒得发朋友圈了,她还要坚持晒。

雀跃得像个第一次收到男孩礼物的少女一样,在她看来这样礼物才送的有意义。
 

图片



 
 
二.
很久没有跟她以母女的身份在相处了。
 
 
今年我们家多了一个大宝贝,我侄女,我妈的孙女,叫沐槿。图方便,我给她起的英文名是“MUJI”。
 
我妈在照顾muji的时候,倒是特别「超能」。
 
我嫂子第一次当妈,没什么经验。

基本上都是我妈先入门示范,比如洗澡的时候,我们俩合力才能帮孩子洗澡,但我妈可以单手托小孩,完成洗头洗澡擦身体乳穿衣服全过程。
 
她什么都懂,咳嗽了,哄睡了,泪腺不通了,她像本行走育儿百科。
 
有天我恍惚冒出一个赞叹,“哇,这个人怎么那么牛?”
 
结果脑子里仿佛有另一个人推了推我说,“想什么呢!这人是你妈。“

图片


我已经很久没有跟我妈以母女的身份在相处了。
 
上初中之后,我就管我妈叫全名,成年之后,更多时候母亲都要听自己的建议,导致很多时候我都忘记,她是个妈。
 
以前跟我妈逛街,她都在给自己挑衣服,她有买不完的新衣服。现在我们逛街,逛的都是婴儿店。
 
毫不夸张,她真的会看到一件婴儿公主裙,提高分贝的跟我惊呼,“太可爱了吧!太可爱了!”
 
当然过一会看到下一件她也会这么说。

我想起小时候,她就喜欢给我穿白色婚纱似的蓬蓬裙,让我穿那样去上幼儿园。

所以自从我妈妈当奶奶之后,我找到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她二十年前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仍是。
 
小时候她很喜欢「摆布」我们,但从我们对自己的穿搭有了想法,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想法之后,她便抹干手脚退场,不再干预了。
 
我妈很独立,我们也很独立。

我不确定两者的先后关系,是她的不干预让我们有权利独立,还是我们足够叛逆,导致我妈的独立。
 
我妈同意我们旅行结婚,不办婚礼,她也支持我环游旅行,不存钱也没有关系。
 
而muji的出现,大概让她找到失联已久的「对别人人生的决定权」吧。

对孙女的隔代母爱泛滥,日渐少女化,唤醒我“她在当奶奶之前,本身还是个妈妈”。
 
 
图片




 
三.
妈妈也有舍不得的东西,不全是为你。
 

两周前,我妈跟她的好姐妹去做全身检查,最终我妈没大事,那个阿姨检查出肝有问题,需要手术。
 
回来的士上,车内弥漫低气压,阿姨打破沉默跟妈妈说,“以前觉得离自己挺远的,没想到人真是说栽就栽呀!”

(写到这里,阿姨已经做好手术了,在等待活检结果。)
 
这几年,我妈一直在跟我重复一件事,“别赚钱不要命,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挺俗一理念,我也是这两年才get到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都曾跟手术打过交道。
 
有一回跟她聊,她说最孤独的时刻,是在手术房躺着看天花板的灯,特别刺眼,然后随着麻醉剂慢慢失去知觉。
 
“把命交给别人,不知道还能不能醒来,病房外有等你的人,却没人可以感受到你失去知觉的这种感受,是觉得人最孤独也最脆弱的时刻。”
 
跟健康博弈过后的几年,我很欣赏我妈的一点是,她特别“惜命”。
 
我妈会自己掏攒很久的私房钱去去买商业保险;
她在家常备速效救心丸,是自己托人去国外带的。
 
她会跟朋友自发地去市区医院做全套身体检查;
她担心自己脑有什么问题,会跟医生申请要做磁共振。

她体检都是自己去完成,再把结果拿回来告诉我们的。
 
比起一些省钱怎么都不愿去医院的母亲,我妈这点让我们这些工作在外的子女们称得上是“感恩戴德”。
 
讲话毫无避忌的我,曾经笑我妈说,“你怎么那么惜命!”
 
我以为她给我答案会是,因为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呀,又或者是不想让孩子难过。
 
但她没有,她没有「为了我们」。
 
她告诉我,“因为我也有舍不得的东西啊。”


 图片

 
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好像“不被需要了”,但我竟有点感动,我喜欢她跟我强调「我自己」。
 
我们常觉得「妈妈」这个身份必定是包围着儿女,无数范文让我们拔高母亲的意义,很多母亲也会有跟孩子绑定的执念。
 
可就像我妈,我希望很多人能像她一样,也能与好姐妹相约去体检,可以抛开家务组队去旅行,妈妈想健康活着是因为她们舍不得这个世界,不全是为了我们。
 
我私心希望每位母亲都可以学会解绑,花80%爱自己,再花20%在其他人身上。
 
*
 
为了满足妈妈对健康的追求,今年母亲节我送了妈妈一份礼物,也安利给大家,那就是雅培全安素。

 图片
 
今年雅培全安素/益力佳,携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联名礼盒,礼盒的主题是:#花点心思说爱你#。
 
图片
 
礼盒里除了雅培全安素,还包含一条特别的妈妈们最爱的定制丝巾,图案是梵高的鸢尾花作品,洋溢着活力,让妈妈仿佛回到花季年华。
 

图片
扫描上方小程序码 上传妈妈花季靓照
可赢取999元天真蓝的亲密照兑换券哦~
 
 
我记得10年前,美国的亲戚会带给爸妈美版的“Ensure” ,他说是很多人都在用的的医学营养品,国内早期医学营养没有什么概念,但近几年医学营养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经过严苛的国家审核和临床认证之后,它被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雅培全安素就是特殊医学用途的全营养配方食品,所以我选择全安素送给妈妈,因为它一来适合保持健康人群,妈妈每天1杯,能有效改善体力精力。

一杯能为人体补充6种营养素,包括优质蛋白,27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科学配比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合和膳食纤维,补充每日营养所需。
 
二来还适合病后或术后康复期进食受限、需要营养补充的人群,每天2杯,满足了专业性和便携性的双重要求。
 
爱是需要用心的,比起任何外在的,值得炫耀的物质,其实最好的爱归根到底还是给父母送健康。
 
就像我妈妈常挂在嘴边的,钱赚再多有什么要紧,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
 
这一年很特殊,身边一些朋友从女孩晋升成妈妈,即将迎来一个属于她们的新节日。

她们不约而同都与我说过,“当了妈妈之后,才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妈妈”。

我每年都会更新我母亲的近况。
是因为每年的我们都在变化。

分析完我妈这人的现状之后,我发现她这一年来更加超脱更独立了。
 
十年前我总觉得我妈是个哀怨的人,她承受很多委屈误解,常常会把苦难复制到我们身上,用难过传染难过。
 
现在在她身上,我看到只有缺根筋的少女心态,和惜命到骨子里的生活态度。
 
经她点化,我们达到一个「惜命阵线联盟」,我定期体检,戒冷饮,点奶茶也绝不超过“少少糖去冰”。

经实验得出,心态健康和体质健康,决定了80%快乐的比例。
 
把妈妈的独立和态度分享给你,晚安。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