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很久都没有在文章里贴歌了,于是找出每年都会听的<winter song>,应应景。 昨天有一个小爱豆被爆恋爱又劈腿,女方噼里啪啦写了一篇长文开启实锤模式,成了12月第一个周末最吊人胃口的八卦。 我是醒来之后刷微博看到的,很让人伤感的一件事是,我看这个八卦的第一反应不是觉得劲爆,而是拼命在想事件男主角焉栩嘉是谁? 我们和年轻潮流逐渐产生距离的标志之一,也许是吃瓜时需要先看看人物介绍,像做数学题一样逐步解析,再也没有信手拈来的松快感。 我有个朋友很好笑,她昨天晚上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拿起手机摆出一副要吃瓜的架势,花了半小时把男女双方信息搞明白了,结果吃瓜吃到下一步,又蹦出一个新的人物出来,完全打乱了她的思维。 甚至,她把两个瓜串在一起吃,八卦的乐趣没感受到,倒是觉得头晕。 整件事情,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女方说男方有多渣,而是男方所在的组合r1se,是龙丹妮旗下的艺人,微博上已经详细列举出了这个组合在下半年的“塌房记录”。估计龙丹妮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个组合里会接二连三地出事。 (“房子塌了”,饭圈女孩的爱豆如果出了什么负面新闻,例如被爆恋爱,大家就会用这个词表达心碎和无奈。) 所以我很好奇龙丹妮会如何公关解决这件事,以后再运营爱豆组合会有哪些硬性规定。 这显然是工作之后的人会感兴趣的话题,年纪尚小的女孩子才不会管龙丹妮的公关手段。 我表弟的女朋友,国内选秀组合的死忠粉,昨天崩溃大哭,退掉了后援会、扔掉了后援物品。吓得我表弟赶紧来问我,最近有没有大热的口红色号,想以此来逗女朋友开心。 我倒不觉得这个女孩子矫情做作,这种看起来很过激的反应,确实是十几岁女生独有的特权。毕竟我也经历过。 我当年看三块钱一本的《韩流》杂志,看到韩庚当练习生的时候受尽苦楚,连吃一个月的泡面,都会泪眼婆娑地和其他女同学一起大骂“SM不是人”。 然后难过到吃不下饭,看着饭桌上的大鱼大肉,都会不禁想着韩庚在吃泡面。 我妈不止一次地骂我神经病,“人家吃什么跟你有关系吗”,但任谁骂都不管用,这是十几岁女孩子独一无二的矫情劲,可能一生只有那么几次。 长大和稚嫩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人见得多了,经历得多了,以前觉得很重要的事情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就现在,如果问一个上班族,你的暧昧对象疑似劈腿vs你的项目出了问题,哪个更重要一些,可能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和谈了六年的男朋友分手,分手时她在电话里大哭,结果突然一个急刹车:我等会儿再给你打过去,我现在要改个PPT。 周末我们几个朋友想着陪她吃饭喝酒,问她要不要出来聚一下,谁知她愣住一秒,“为啥突然要聚?” 我们无奈地回,“大姐,上星期在电话里哭到撕心裂肺的人不是你吗?” “哦对对对,但是这周我对接项目出差了,下周吧。等一下,下周好像也有事,算了我有空主动约你们!”好朋友在电话那头很焦急地说出这一段话。 没办法,成年人的世界往往比劈腿、分手来得更惨烈。 我不是想说成年人的日常有多么高明,要是仔细论这件事,反倒是成年人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对很多事情见怪不怪,很难再有罄竹难书的悲壮情绪了。 是好还是不好? 这还真说不清楚。 好的一方面,我们好像开始拥有可以掌握自身情绪的能力,我们不会再在街角大惊小怪,一举一动也不会显得咋咋呼呼。 不太好的一方面,我们对很多事的态度开始转变成沉默,很多新鲜事不想第一时间去了解,我们觉得冗长、无趣,又会觉得自己的接受能力退化太多,时间长了,就成了没赶上时代列车的那一波人。 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看向小孩子总是带着一丝不屑。 有一次我和朋友逛街时看到某个小爱豆的后援会在做活动,小姑娘们身穿统一服装为爱豆造势,朋友看了一眼说“这是作业太少吧?” 我嘴上不敢说,但我心里好羡慕。 因为那一刻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做过这样无关其他只谈甘愿的事情了。 而我也相信,每一个觉得现在小年轻幼稚的瞬间,也都有被针扎过得短暂的痛。 但我们终究是平衡的,毕竟自己经历过,以及现在经历着的人也终会变得麻木、冷静。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色彩吧,有那么鲜艳的一面,也有那么克制的一面。 写在结尾 一转眼,周末又过去了,总觉得没干些什么,时间却流走的飞快。 你这一周过得好吗? 我算是有开心的事情,也有崩溃大哭的时刻。好像这已经成了12月份的基调,让人飞速历练成钢。 很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件事是,我有打算日后每一周在线上电台和大家隔空聊天,我需要开一个电台号,然后大家扫码进入即可。 目前这个还在策划阶段,我申请下来的话,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这样我们就能真正的“聊天”了。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是这样,如果你还有更多想聊的,可以到我的微博来玩儿@一只象阿姨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