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雨雨”模式又开启了,除了带伞,你还要知道这些… 计仔君 最紧要健康GRT 昨天 昨晚(12日)凌晨雨水夜袭广州 一场豪雨有没有把你从睡梦中吵醒? 虽说台风“米克拉”一路向北 朝广东旁边的好兄弟福建奔去了 但受海上过来的云团影响 广东大部分地区依然雨雨雨··· @广州天气“剧透”: 降水时段主要考虑在 12日白天到13日早晨 部分雨大的地方大概会到 打伞都没用的程度! 立秋后时节雨水仍较多,天气容易变化,尤其夜晚气温下降,凉风来袭或是下雨后很容易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头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暑热未消勿贪凉 俗话所说“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岭南地区大多暑热未消,加之立秋以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这个时期身体既容易被暑热所伤,也容易因风寒侵袭而出现各种不适。 白天气温炎热,宜穿着清爽的夏装,出门前应提前做好防晒措施,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随身携带雨具和薄外套以免淋雨着凉。 此外,立秋时期也是面瘫的高发时节,尤其随着夜幕降临人体阳气从外往里收,此时体表腠理偏虚、御寒能力下降,过度吹风纳凉,风寒之邪侵袭头面则可致面瘫。 面瘫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但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则会影响容貌。 因此,立秋转季使用空调应注意温度不宜过低,特别是空调风口或电扇冷风切忌正对头面直吹,醉酒、疲劳、汗出、洗浴后也不宜当风而吹,熟睡时头面受凉、冷风直吹则更易犯病。 减辛增酸收肺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立秋过后肺金当令,虽然此时伏热未尽,但大自然的阳气逐渐降敛,此时养生需顺势而为,应秋气之降。 辛味发散泻肺气,酸味主收降肺气,诸如姜、葱、蒜、韭菜、辣椒、胡椒之品辛香宣散而泻肺伤阴,在立秋之后不宜多食,若仅作为烹饪配料,酌情少许亦无不可。诸如乌梅、山楂、杨桃、苹果、柚子等酸甘生津之品可适当多食,有敛肺酸收,以使肺气平降。 此外,夏秋交替之时暑热未退,户外工作者常常难耐高温、汗出较多,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消暑饮品亦当常备以防暑伤。 经过炎炎夏日暑湿所伤,许多人的脾胃功能有所减弱,此时饮食仍宜温食,不宜过饱,可少吃多餐,过于肥甘厚腻的食品难以消化,冷食容易损伤脾胃,都应该尽量避免。 粳米、小米、糯米具有健脾胃、益中气的功效,可适当补充。脾胃在五行属土,此时饮食顾护脾胃恰是应于秋气培土生金、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 加强锻炼健体魄 经过夏季高温的炙烤,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机体免疫力往往下降,现又值季节交替之时,老人、小孩及体弱者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常常不足而更易生病。 秋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从立秋开始加强锻炼,能强健体魄,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首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能顺应阳气收降,早起则利于肺气宣发,让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适宜开展各种运动锻炼,如跑步、打球、游泳、做操、武术、跳舞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运动量。 但要注意的是此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剧,因为“秋主收降”,运动过剧出汗太多,会增加机体耗伤,也不利于阳气敛降。 以下介绍两种简单易行、 保肺强身的养生功法: 【捶腰背】端坐,腰背自然挺直,两手握空拳,捶打腰背中央及两侧,从下往上,再从上往下,先中央后两侧,各捶30次。此法可通调背部经络,畅肺气,健腰肾。 图:摄图网 【摩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热后,分别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搓摩30次,然后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30次。此法可养肺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食疗方 生地绿豆粥 【材料】生地30克,绿豆30克,白米100克,冰糖适量。 图:摄图网 【制法】生地洗净后,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转小火煮约30分钟后,倒出药汁,再复煎煮1次,两次药汁合并浓缩至200毫升备用。将白米、绿豆洗净后熬粥,待粥成加入生地汁,继续加热搅匀后放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消暑,养阴生津。适合暑热阴伤,咽干舌燥之人。 桂圆红枣莲子粥 【材料】桂圆干10克,红枣20克,莲子3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图:摄图网 【制法】以上材料洗净后,红枣去核,莲子去芯浸泡1小时,然后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至粥成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心安神。适合夏秋之交脾胃受损,或素体血虚、失眠多梦之人。 雪梨银耳糖水 【材料】雪梨1个,银耳30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图:摄图网 【制法】莲子洗净去芯浸泡1小时;银耳洗净,泡软撕成小片;雪梨洗净后削皮去心,切成小块备用。将以上材料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开火炖1小时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宁神。适合阴虚肺燥,心烦多梦之人。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 健康拓展: 23岁女孩乳房长出9个肿瘤!她这个坏习惯可能所有人都在做... 【唔系小儿科】立秋节气给孩子养生 试试这个食疗方 【唔系小儿科】为什么给孩子进补却很容易上火呢? 计仔君有话说 这几天都会有阵雨 大家出门记得带伞哦~ 18:00~19:00守住电视 广东公共频道 《最紧要健康》 告诉你最实用的健康知识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