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年轻化!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原创 帅才  半月谈  今天
导读
高血压、高血糖、慢性肾炎、脂肪肝、颈椎病、慢性肠胃炎……这些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也在慢慢侵蚀年轻人的身体。近年来,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逐渐成了流行病,亟待引起重视。



年轻化!慢性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过去,慢性病也叫老年病,患者以五六十岁以上老人为多。如今,十几岁的中学生都可能被检查出糖尿病,且不是个案。每年的例行体检过后,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上班族,更是会将自己的各项非正常指标拿来调侃……



湖南省脑科医院副院长蒋然子说,近年来,医院接诊的脑卒中(又名“中风”)病人中,不少是年轻人。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人习惯久坐、熬夜,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



“很多年轻人体检出现非正常指标后,并未引起重视,让人担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余波曾抢救多名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人。压力大、节奏快、经常熬夜、缺少体力活动的现代城市生活,使不少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患上慢性病的年轻人日渐增多。



一些年轻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和某些类型肿瘤后,还透支身体熬夜,出现心慌、头痛、脾气暴躁等症状,这其实是身体在报警。



长沙市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蒋林告诉记者,如今颈椎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数字产品“侵蚀”,很多人没意识到,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对颈椎伤害很大,会导致颈椎退变加剧,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少年儿童患上了颈椎病。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指出,心血管病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心血管病防治迫在眉睫。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2.9亿,其中青少年心血管病患者不容忽视。另有数据表明,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4.5%,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超重率、肥胖率明显增加。一份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张国刚说,目前很多学生体重超标,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发作人群。学生德智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推进医教结合、医体结合工作。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在中小学设立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知识,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了解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有效手段。



“过半数患者不知自己已经患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老年病科副教授江凤林告诉记者,随着生活条件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激增,由于缺乏健康理念和健康专家指导,大部分慢性病人在患病初期都没有引起重视。有些病情严重的病人已经达到住院指征,却以种种理由拖延,导致并发症发生,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来说,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但预防长期被忽视。一旦预防和管理不到位,慢性病人就容易发生各种心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危害大,加大对脑卒中的宣教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控意识迫在眉睫。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学科带头人刘幼硕说,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和心血管慢性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过半数患者不知自己已经患病,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为降低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的心血管和代谢类慢性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全力推行医防融合新模式刻不容缓。 



湖南省医改办常务副主任、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龙开超告诉记者,近年来,湖南省以高血压病为切入点,实施慢性病医防融合工作,探索慢性病管理服务新模式,提高居民自我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记者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长沙县了解到,长沙县卫健局为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安排家庭医生团队进行服务,借助智慧医疗平台为慢性病人提供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长沙县卫健局局长唐锋说,慢性病管理的医防融合模式,在基层具有可操作性。应实现各级医疗机构数据的联通共享,慢性病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辅助检查结果,要能及时反馈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于为患者提供后续随访服务、用药指导,实现慢性病患者闭环管理。将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临床领域,使慢性病治疗更加智能。



提升健康素养,让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细节




重视体育锻炼、坚持户外运动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 方式。图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户外行进 陈建力/摄


目前,群众的健康需求十分旺盛,但健康素养还没有跟上。湖南省脑科医院曾组织过关于脑卒中的在线问卷调查,在参与的1.3万多人中,33%的受访者错认为脑卒中又名“老年痴呆”,32%的受访者不能正确掌握脑卒中发生后的急救措施,近40%的受访者未接受过社区或医院的脑卒中健康指导活动。



张国刚说,如果群众健康素养高,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能够有效预防,治未病;在疾病早期,可以发现疾病的信号,早治疗;在疾病康复期,促进康复,防止复发。但由于一些群众健康素养低,慢性病的知晓率、控制率都很低,全国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很多医疗资源。



刘幼硕说,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最重要。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我国在相关文件中,也倡导“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这对于减少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慢性病至关重要。



龙开超说,卫生主管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应改变“重治病、轻预防”的传统思维,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增强健康管理能力。唐锋建议,发挥“三医”联动政策引导,促进医保资金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移,引导参保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适当提高定期参加体检、按时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血糖的居民报销的比例。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4期  原标题:当慢性病成为“流行病”
半月谈记者:帅才
责编:张婉祎 秦黛新(实习生)
校对:尤立(实习生)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