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不适合

是真的不适合
原创 CJ哥哥  我实在是太CJ了  昨天
早上刷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两眼一抹黑,浑身每一个毛孔都想发声来表示拒绝。







倒不是我对这部剧有多热爱,也不是我跟这俩演员有仇,只是刚刚经历了《安家》和《不完美的她》之后,我恐“翻拍”了。



确切地说,是恐买了版权回来却不好好使用,非要即兴发挥往里面填一堆有的没的“披皮式翻拍”。







事实上,我的后台里躺了好几篇吐槽《安家》的草稿,最早一篇创建于3月1号,最少的也写了五六百字了,但都是不完整的。



因为我就是想吐槽剧方买了剧本又不用,找了名编剧要重写又舍不得放下原有架构——如果要批评孙俪演技“露馅”,那《安家》整个故事里那种明明彼此不理解却硬着头皮去拥抱去融合的别扭感,绝对难辞其咎。



然而我错误地预估了槽点数量,谁能想到它前后半段完全是两套模式两种节奏?到大结局后我试图再换个切入点试试,就听说《不完美的她》要开播了……







《安家》和《不完美的她》,都是翻拍自热门日剧。



前者已经有很多文章写过了,是2016年北川景子那部《卖房子的女人》。







虽然我个人对这部剧的观感也就一般般,但它很红很火、它让北川景子拿到了日剧学院奖的最佳女主……也都是没法否认的,是可以证明它成功的。







比《卖房子的女人》,我相信周迅、惠英红、赵雅芝她们那部的原作,对国内观众而言要熟悉得多。



《Mother》,日本著名编剧坂元裕二的突破之作。







结合豆瓣页面上的港台译名,就可以概括出故事的大概轮廓:



松雪泰子演的铃原奈绪,十几年没回过家,机缘巧合下成了小学教员。







某天她无意中发现了路边的垃圾袋,发现了垃圾袋里的道木怜南。







7岁的小女孩平常看起来很开朗,在家却被亲生母亲和她的情人虐待和折磨。







所以怜南醒来后就说想去札幌,因为她看到札幌有婴儿收容所。







但是怜南不知道自己这么大的孩子人家收不收,她只是不想再回去被虐待了。







铃原奈绪其实早就发现这个小孩身上有莫名其妙的伤口和淤青,只是怜南一直不肯承认。







眼睛上有纱布是因为“我摔倒了”,手臂上有伤痕是“我滑滑梯擦伤了”……







学校里的其他老师也都知道,但孩子不松口,家长不肯认,旁人也都无可奈何。



而铃原奈绪的冷漠疏离,又何尝不包括来自原声家庭的痛呢?







所以她精心策划了一起事故,让所有人都以为怜南死了。



然后铃原奈绪带着怜南离开原地,改名换姓,用母女的身份重新开始生活。







就算你没看过剧,应该也在没凉透的人人网和刚开始有人用的微博上,刷到过“日本最强童星芦田爱菜”的各种gif。







诱拐是罪,但虐童是不是罪呢?



经历过阴暗,又没有实际生育,是不是就不能成为某人的母亲呢?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过去的自己、和伤害自己的人、和整个世界和解呢?







这些是《Mother》当时所提出的,所以你会知道豆瓣这9.4分绝对不夸张。



不信你看IMDB,也有8.5呢。







也是因为剧本够强,《Mother》又先后被泰国、土耳其、韩国等地翻拍,其中韩国版离我们的文化背景最近,也最有参考性。



翻拍分数8.6,同样不低。







但《不完美的她》……



不说评分了,我们单纯讨论下改编和剧情。







周迅演的林绪之被设定成了一个……网络安全员……







按照前后铺垫和解释,她性格冷淡孤僻,对钱对男人都不感兴趣。



对把她视如己出的养母(惠英红 饰)也一样,你可以把林绪之的这种冷漠视为“逃避”。









因为她是被亲妈丢下的,虽然忘了小时候的所有,但被抛下的痛苦都还记得。







而那个和她有类似命运的小女孩穆莲生,是林绪之………在路上偶遇的…………







这个孩子尽管被虐待被伤害,但还是很开朗的。



第一次遇到林绪之的时候,她甚至喊出了“以后要忘记坏事,想着好事啊”。







多么日本腔调的台词,又多么和现实语境格格不入啊……



跟后面决定林绪之带着穆莲生一起走的所谓“火灾”一样,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从火灾里带走了一个小女孩,变成了被所有人通缉的人贩子……



我们且不论前半句话成不成立,单说后半句,以今时今日中国警力,真要有你这么张写实速写,找到人是很快的事情,根本没有让你们酝酿“母女情”的时间。







更不可能让你在大城市里大摇大摆。







即使是《Mother》,即使是十年前,作者也有意地把故事发生地点选在了交通不便、发展落后的北海道。



故事里提到的“室兰”,有朋友刚好去过,是到站两班车能间隔快一小时的偏僻所在。







要在信息化时代去讲这么个骗到周围人并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本来就有难度。



更何况《不完美的她》又在里面加入了近乎玄幻的各种悬疑暗示,引导观众和周迅不断去猜测她是谁、她在哪儿……









有很多号都推荐了这部剧,从故事之外的地方进行了褒奖。



什么“这才是我们女孩从小应该听到的话”……







什么对女性生育之难的共情感慨……







“女性之难”好像已经成了某面万能的大旗,只要一打出来,就不能多做负面评判。



但这些口号都是糖衣,有当然是好的,可是最根本难道不是糖衣里的内容是好是坏、是甜是苦吗?



坂元裕二写《Mother》是因为他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有了切身感受,他想要对“母爱”进行探讨。







我们被故事打动也不是因为别的附加噱头,而是因为故事本身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和共鸣。







以为是佛跳墙,却做成了大乱炖。



用了周迅、惠英红、孙俪们换回来的教训,还不够让人醒悟的吗?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以及微信号(cj10141234)。

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这里是天涯娱乐八卦版版主cj的公众号,关注请添加微信号:cj10141234或长按二维码图片识别,跟我一起八卦。


(百因必有果,记得“在看”么么哒)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