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叛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叛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华夏文摘  今天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围炉夜读 围炉夜读 , 作者 关注??
 点左上角华夏文摘免费订阅本号



商戦兵法

yanfeier_1770.JPG5G体验微信图片_20180905142946.jpg
营销战法

来源:围炉夜读(ID:weiluyedu_)

作者:悠然,华夏文摘经授权转载



上个月,我收了一位读者的来信。在信里,这位读者向我咨询了她儿子的事。

她说,她儿子今年16岁,才上高一。前几年儿子还比较听话的,学习也用功,让他上什么补习班都乖乖地上。可是自打上了高中之后,儿子跟他们的关系就越来越僵硬了。

做事拖拉,不听话,还叛逆得很,总是跟他们顶嘴,管都管不住。

这位母亲对此非常苦恼,因为她压根想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管他不也是为了他好吗,成绩下降得那么厉害,以后怎么考大学?”

“给他报补习班也不去,给他买辅导书也不看,整天净想着打游戏!”

“真是太不听话了,怎么骂都没用,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

说起儿子,这位母亲有一肚子的不满。

我看着她的信,反而理解了他们家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叛逆。

很多时候,父母都把教育孩子想得太理所当然的,觉得只要是为了他好,就能养出一个听话懂事、积极向上的好孩子。

但其实,这种自以为“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叛逆,为什么孩子跟父母越来越不亲近?我们总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觉得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可实际上,犯了这三个错误的父母,要负大半的责任。

01

盲目比较



有一部分父母,总免不了有个毛病——热衷于比较。

他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再攀比,自以为这种比较是为了孩子好,督促孩子上进,却没想过,这样的比较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心理负担。

比较,是没有止境的。

电视剧《猫的孩子》,说的就是一个关于攀比的故事。

主人公阿衍是一位普通的高中生,一次家庭聚会上,亲戚炫耀自家儿子考上了医学院,女儿得了了NYU的奖学金,最小的一个还进了北大法学系。

而阿衍,他什么也没有。

父母因为阿衍的无能而感到羞愧。

回家之后,他们不顾阿衍的感受,天天地拿堂哥堂姐的跟他比较,让他必须考满分,拿高学历。

父母日复一日的逼迫,终于将阿衍逼得精神失常。

电视剧里的故事将父母和孩子的矛盾放大了,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攀比的确是存在的。与其说这是对孩子的爱,还不如说这是父母将自己的好胜心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需要孩子拿出一份好成绩,这样他们在亲戚面前才能更有面子,在同事面前才能更有底气。

他们的好胜心,让他们迫使孩子必须拿个好成绩,不能低人一头。

但他们忘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也有自己不擅的一面。拿别人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折磨的究竟是自己,还是孩子?

适当的比较,的确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但盲目的比较,则会引起满满的负能量。

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去比较。”

深以为然。

与其盲目攀比,让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低潮,不如更换一下心态,让孩子自由发挥。

退一步,往往才能收获一份意外之喜。

02

横加干涉



电视剧《知否》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观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总是习惯为孩子考虑得面面俱到,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买什么衣服,大到进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

当孩子的行为偏离了他们的设想,那么父母的干涉,也随之而来。

我的邻居就是这样一位干涉孩子的母亲。

她女儿喜欢网球,打小就是看着李娜的网球比赛长大的。可是邻居觉得打网球太苦太累,又不淑女,强令女儿报了钢琴班。

小姑娘不喜欢钢琴,学得也不好,邻居却觉得她是在跟自己怄气,放了狠话让她学不好就不用回家了。

前段时间我才知道,那小姑娘确实把话听进去了。

打那儿之后她就没有再回家,周六周末也都住在学校里,补习班也不去,电话也不接,拒绝再跟父母交流。

邻居后悔不及。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见,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恨不得将孩子拴在裤腰带上看着管着。

他们有着一句天然的借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所以,做父母的总能理直气壮地干涉孩子的兴趣、选择、工作,甚至是婚姻和生子。

但是他们忘了,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一个令人摆布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被人拒绝了也会沮丧伤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他们需要独立,更需要尊重。

要知道,插手得越多,未必会对他们好。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理学系研究者曾发现:父母干涉多的孩子常过分挑剔自己,相对不自信,且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增大了他们患抑郁或焦虑症的风险。

所以,做父母的避免横加干涉,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还是对孩子人格的塑造。

不要让我们的随意干涉,毁了孩子的一生。

03

遇事责备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孩子受伤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责怪而不是安慰孩子?”

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很多时候,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有没有做错,父母总会下意识地先责备一顿。

每次路过楼下的广场上时,我总能听到各种各样小孩的哭嚎,还有家长的责骂。

孩子走路的时候摔倒了,家长会骂:“让你不好好走路,活该!”

孩子跟小伙伴生了口角,家长会第一时间赶过来责备孩子:“赶紧道歉!”

孩子想留下来多玩一玩,家长会拧着他的耳朵教训:“一天到晚就想着玩!”

在亲子关系中,有一句看似是真理的话,“爱之深。责之切。”

大多数时候,父母的责备都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他们习惯了用责备来表达自己说不出口的爱。这或许只是出于习惯随口一说,但责备得过多,往往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

犯错之后,他们想的是瞒着而不是告诉父母,生怕他们知道了,会责备,会惩罚。

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案子:9岁男童因打破学校的一块玻璃,留下遗言后,从17楼跳下自杀。

我们难以想象,在决定跳楼之前,小男孩儿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折磨。

在我们看来,这不过是一块小小的玻璃,但是在他看来,这就一枚随时都会触发的炸弹。

一旦被父母知道,迎接他的必定是严酷的责罚。

就因为这个,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了。

孩子是敏感的,父母的每一句责备,都会被他们放在心上。

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既没有足够的阅历,也没有冷静的思维,他们很容易被父母的情绪所影响。

父母盲目责备,非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下一次遇到事情之后,孩子更容易选择隐瞒,而不是坦诚相待。

04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他们总是用尽一切来为孩子铺平道路。

但是有一点我们也要注意,爱孩子,并不意味着理解孩子。

盲目比较,固然满足了父母的好胜心,却牺牲了孩子的自信心;横加干涉,固然实现了父母的掌控欲,却带走了孩子的进取心;遇事责备,固然彰显了父母的威严地位,却也伤害了孩子敏感的心灵。

这三个原因,正是孩子出现叛逆迹象的罪魁祸首。

问题是,许多父母尚且没有醒悟过来,仍旧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在不当的教育方式中,一往无前。

舒天丹说:“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他们最初的老师,也是他们最直接的引导。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影响。

不要打着爱他的名义做伤害他的事,回过头来还要问自己都那么关心他了,为什么孩子还会越来越叛逆。

这样的问题未免太傻,也太迟了。

作者简介:炉叔,坚持原创,写走心文字。来源公众号:围炉夜读,(ID:weiluyedu_),每日分享有深度的精品文章。



向您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

品味读书

ID:pinweidushu

多读书、品味读书,为你推荐好文章



↑↑↑长按二维码 一键收藏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