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2019年在线教育正在发生哪些影响深远的变化? 国音网 今天 文|周天财经,采访 | 周天 王复叶,作者 | 王复叶 究竟哪一年是「在线教育元年」,我们总能听到不一样的说法。 有人说是 2013 年,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在线教育项目呈爆发式增长,资本快速涌入;也有人说是 2016 年,因为一批产业服务型的公司开始出现,在线教育生态有了雏形。 但无论如何界定,如今的在线教育市场,都已成长为一块年营收近 3000 亿,用户规模近两亿人的巨大蛋糕。据艾瑞咨询《2018 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未来 3~5 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仍将保持 16%~24% 的增长速度。 资本仍在青睐这个行业——过去一年,猿辅导完成 3 亿美元融资、作业帮完成 3.5 亿美元 D 轮融资、VIPKID 完成 D+ 轮 5 亿美元融资,新东方在线在不久前登陆港交所上市。 但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的野蛮生长也开始面临监管政策的强力管控。去年 8 月,司法部发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在线学历教育需要获得办学许可和互联网经营许可,牌照与合规问题摆在了所有从业者面前。 那么,教育行业目前存在哪些不为人知的重要特点?2019 年会发生哪些影响深远的变化?互联网 + 教育下半场的机会又可能在哪里? 不久前,带着这些问题,周天财经采访到了教育产业媒体鲸媒体CEO 迟耀明,他向周天财经分享了对目前在线教育行业的判断和思考。 当前在线教育行业的四点洞见 第一个洞见,是这个行业的核心问题一直都不在供给侧,而是在需求侧,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怎样能够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的获取流量。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无论在头条、百度还是腾讯广点通上,都有大量的广告来自于教育机构投放,即便是那些比较成熟的行业头部机构也没能摆脱这种获客方式。 我们了解到去年有一家比较知名的在线一对一教育机构,获客成本已经高到 12000 块,即便客单价做到 10000 块,仍然是在亏损。实际上,过去这些年教育行业一直是百度广告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因此我认为教育行业有机会出现一个垂直的流量入口,具体后面会再展开来谈。 第二个洞见,是今天我们在看教育行业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在讲复购,但复购的故事正在受到挑战。 为什么都在讲复购?因为这个行业的首次获客成本太高,不做复购就没办法完成赚钱的商业闭环。 但是,复购的前提是口碑,再往深究,口碑来自于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握能力。如果教育企业对老师的掌控能力不够强,就不可能形成好的口碑,继而阻滞复购。 这个行业里最大的两家,新东方、好未来的数万名员工中,很大比例都是老师,对老师显然有更强的把控能力。但有很多在线教育机构,老师和外教完全是由第三方的供应商提供——比较知名的供应商如爱乐奇、微语言等——而非自己直接管理。 所以,新东方、好未来线下班的复购比例是 80% 左右,而据我了解到很多投资人做尽调时的反馈,目前没有一家在线教育企业的真实复购高于 20%。 复购讲不通,首次获客成本又降不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在线教育企业规模越大,亏得越多。 第三个洞见是,在线教育行业正在迎来第二次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教育行业是「慢生意」,因为它的产品交付周期比较长,效果也不会像娱乐产品那样即时展现,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酝酿。 为什么说 2019 年将迎来第二次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首先是经过 2013 年的那一波教育浪潮,为这个行业储备了人才,扫清了很多常识性的障碍。比如说在那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很多教育行业从业者还在纠结于到底要不要做在线化,那么发展到今天,打通线上线下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 第二点是技术的进步,目前无论是推荐算法还是大数据的采集,相较当时都有长足的进步。教育行业可能第一次有机会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产品到用户的匹配效率。 今天的效率有多低呢?我同事想给自己的孩子选一个线下培训机构,对比了几家之后,天天都会接到机构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去试听。 这样从 B 端来看,需要保有一支庞大的人工电销团队,需要承担免费试听的成本;从 C 端来看,参与每节试听课都意味着孩子、家长都要拿出整块的时间,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双边效率特别低。 这意味着什么呢?教育产品的消费决策流程有很大的重构和改造机会。 举例来说,以前我们买 3C、家电的时候,就是去中关村、电器城找人问,销售给你介绍,但现在消费者的查询、比价乃至购买都已经搬到线上进行,原来的销售链条已经被重构掉。 整个教育行业有两千万从业者,这里面有 30% 是销售人员,教育机构有三到四成的成本是销售成本。 当然,教育产品想要做到数据结构化,提升匹配效率显然要比标准化商品更困难,那么如果想做成平台级的垂直入口,就需要一批深刻理解互联网技术、同时又是教育行业专家的人来做。 第四个洞见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在经济下行环境下,教育行业仍然是具有抗周期能力的「硬通货」。 类似的行业还有医疗、农业,原因在于无论经济如何,人们对这些行业产品的消费需求不会变,甚至出于避险考虑,经济下行时反而会投入更多资本。 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几个基本判断,首先就是这些行业里的「大宗商品交易」会被资本青睐,也就是走到后期的、跑到最后的可交易资产一定会收到追捧。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刚刚在香港上市的新东方在线(01797.HK)公布其 IPO 获超额认购 8.18 倍。 其次,2019 年开始教育企业的并购会越来越多,因为无论是资产价格还是创业者的预期,都在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回归到合理水平。 2019年将是教育「黑天鹅」频发的一年 2019 年会是教育行业的「黑天鹅」年。但和传统意义上的「黑天鹅」不同,我所说的是一些发生概率很大,会造成很大影响但目前来看还并不常见的事件。 第一个是在线教育企业的暴雷。因为前面我们看到从成本结构上这个产业中的很多企业是不健康的,是流血硬撑着的,那么今年开始资本更加谨慎、开始捂紧口袋之后,就一定会有一批在线教育公司倒闭。 有一家暴雷,就会很直观的影响从业者和资本对行业的信心,继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同时,很多教育产品都采用预付形式保持现金流,倒闭造成无法交付,就好比健身房年卡没到期就关门,有引发社会问题的风险。 第二个是教学事故。具体来说,据我所知已经出现过一些外教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不雅行为的事件发生,但目前还没有发酵成公众事件。 本质上来看,只要在线教育机构的供应链不在自己手上,对老师的管控能力不够强,出问题就是一个纯粹的概率问题。 第三个是政策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国家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越来越细致,比如说去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不允许教育机构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培训时间不能晚于 20:30 等等,在当时直接对好未来、新东方的股价造成冲击。 那么在当前国家对这个行业加强关注的背景下,对从业者会造成哪些影响?我们不妨先类比一下其他行业。 中国的制造业、外贸业乃至电子商务行业,都经历过一个监管强度变化的过程,但是从结果来看,都是先经历一年左右的「至暗时刻」,有「误伤」、有洗牌,但之后就会迎来长达数年的黄金发展期。 未来五年在线教育市场仍将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互联网教育可能的机会在哪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行业的机会可能出现在哪里。 就像我们在前面谈到的,由于教育行业极度缺乏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获取和利用流量的现状,因此有机会出现一个从需求侧切入的垂直流量的新的入口,类比来看它可能类似于教育行业的新氧。 首先教育行业自身的特点是 ARPU 很高,消费者舍得花钱,而且它的消费具有连续性——孩子的学科、所在年级变化,家长就会持续的做教育投资,那么数据的结构化就有应用意义。 消费者一侧,这个平台能够聚集足够多的消费者,帮助消费者用更高的效率进行教育产品的决策。同时,消费者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能够被结构化的记录下来,形成符合教育特点的用户画像。 在供给端,平台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更精准、更高效的获客,解决流量贵的问题。当供需两侧都抱着同样目的聚在一起,就会发生行为、产生数据,由此就有机会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比如社交裂变的各种玩法。 从形态上来看,它不会仍然是比较老套的社区,而应该是更符合 85 后、90 后这一代对移动互联网更熟悉的用户的习惯,但仍然需要年轻的创业团队不断摸索。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是,我们讲到几件黑天鹅事件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所以教育行业从业者,特别是中小机构的从业人士,在这两年决策时一定要特别谨慎,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策略。 延伸阅读: 教育全球化浪潮下,我们对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应如何取舍? 当今的世界音乐教育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开始今天的讨论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分别都是怎样的。 美国:乐器或唱歌是中小学必修课 (1)充分施行素质教育,乐器或唱歌是中小学必修课; (2)学生需从小学习乐理知识,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什么乐器或唱歌; (3)上课内容都是围绕歌剧的经典曲目、爵士乐展开; (4)课外辅以社团活动、音乐类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俄罗斯:家庭、学校教育相辅相成 (1)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现代音乐、基础音乐理论等; (2)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结合教学,渗透式地培养乐感; (3)周末或节假日,父母会带着孩子去看歌舞剧或听音乐会,以培养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 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享誉世界 柯达伊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哲学家、音乐教育家。自1905年起,柯达伊和巴尔托克(匈牙利现代音乐领袖人物、民间音乐学家)赴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他渐渐发现,需要通过改善歌唱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和孩子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0年,他开始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儿童合唱曲,也是从这时候起,柯达伊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柯达伊认为,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唱歌必须是无伴奏的,就像传统的民谣演唱一样。 (1)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理念:让学生把学习音乐当作一种享受; (2)以歌唱教学为主,在课上融入乐理知识、常识的教学,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唱读写能力; (3)早期较多采用民谣的教材,不仅可以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还能鼓励国人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 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国外类型各异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我们应如何取舍呢? 一、忌“拿来主义”、照本宣科 国外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并不一定和国内的音乐教学环境完全契合,所以不能完全照搬。比如不少学校会引进国外的教材,这确实对学生们接触世界音乐有一定影响,但是有很多国外教材都是基于本土的学生的音乐教育程度编写的,并不具有普适性。再遇上个别不太懂教学方法的老师,只能选择照本宣科,老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也很吃力。 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优势 音乐教育家管建华曾表示:“我们目前学习母语音乐的语境己被‘置换’,倒像是在西方语言环境中学习中国音乐……语法规则、价值观都是西方的。因此要广泛通过多种形式利用母语音乐教育资源创设母语音乐语境。避免在‘跪对’西方音乐体系的同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采取了‘背对’的态度。”(《全球殖民时代与后殖民文化批评时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定位》) 把握民族文化优势,充分运用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再结合国外的优质音乐教育方法论,才能使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更加精进。 三、保证课堂教学,充实家庭教学 艺术教育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体制内存在感较弱,有些学校尚不能保证一周一节的艺术类课程。因此,必须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质量。在课外,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舞台剧,与孩子一起感受音乐氛围,家庭教学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现在正处于一个好的时代,我们需借助全球化的力量,一方面吸收国外的优质音乐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去完成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少儿音乐教育指南 想要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调动他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好的办法是随时随地听音乐,这绝对是个捷径!没有音乐的人生就好像炒菜时不放盐——虽然菜色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但品尝起来就是少了点味道。 在当今社会里,视听技术、电脑设备如此发达,每个人每天都有机会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或者参与音乐活动。如果自小就能有幸具备了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他便能够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感受,拥有更加多彩的人生。 谈到“接触音乐”,许多父母会认为:接触音乐就是如何“学习乐器”!是由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以后的老师或才艺老师来完成的。其实,正确的观念应该是: 开启儿童的音乐潜能应当从“听”开始 儿童期或更早的低幼期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音乐技术的获得,而是以“启发儿童的音乐潜能”与“培养儿童的音乐基本能力”为主。“音乐技术”指的是对乐理的认知及乐器弹奏的技巧,学习的适当时机是在学龄期(指六周岁以后);而学龄前儿童(指六周岁以前),音乐学习活动则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着重于“听”音乐的活动,并配上一些创造性的肢体律动。 因此,“听”应该成为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的第一步,且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先于学习“乐器”!“听”音乐的教育做得好,在往后学音乐的过程中,孩子、老师、家长都会轻松许多,也较容易踏上成功之途! 回想一下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幼儿四周充满了说话的人(幼儿在听)→幼儿开始学说话(幼儿在说)→开始阅读(幼儿在读)→会读之后开始写(幼儿在写)。如此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音乐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 对于孩子,尤其是婴幼儿来说,妈妈的歌声是最好的音乐!妈妈的声音孩子听得最多,最方便、最喜欢的声音。所以,并不需要“歌声优美”才能唱歌给孩子听。想想看,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婴儿期及至幼儿期、儿童期,妈妈每天要陪孩子玩耍、散步、吃饭、睡觉,给孩子换尿布、喂奶、讲故事,每天有这么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可以顺便唱唱歌给孩子听,让孩子经由最熟悉的歌声来刺激听觉,并感受到母亲的爱。这是个甜美方便又有用的方法,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带着孩子奔波各地并假手他人。当母亲的您可要好好把握哦! 与孩子相处时,轻声地哼着儿歌,童谣、催眠曲,在上学的路上,与孩子手牵着手,念段唐诗、《三字经》,几趟路来回,孩子就可以背下来了。我的两个女儿,从两三岁起就会背《三字经》、唐诗和《圣经》的许多篇章,我从来没有“坐下来”教她们这些,只是利用走路或者等车、坐车、候机的当儿,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的! 近两年,有位来自河南省的小女孩张欣怡,受到大量关注。原因是她刚刚两岁,就能非常熟练、有模有样地唱《花木兰》《夫妻双双把家还》《穆桂英挂帅》等一出出戏剧,而且一点都不做作、不匠器。原来她父亲因车祸过世后,单亲妈妈带着她与姥姥同住。姥姥爱听戏、唱戏,欣怡两个月大时,姥姥就经常带她去公园听戏。公园有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唱戏、拉琴,每天耳濡目染,成就了她的音乐天分。姥姥之前一定不知道,她的无心插柳造就了一个音乐奇迹!作为家长,特别是母亲,您所做 ,或没做到的,都将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 最好的场地就是家 “家庭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家长是子女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幼儿期的音乐教育,随时都可以开始,而且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最好的场地就是“家”!想想看:总不能孩子出生以后,就抱着他四处上课吧?浪费掉的交通时间与金钱,足够让您陪他聆听上百首的音乐呢!所以别推卸责任,别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所以我没办法“教”孩子音乐。这样的观念,是有待修正的。 我有一位开专业音响器材公司的好友 ,常常带孩子彬彬到音响器材公司。孩子在公司里,从小就能熟练的操作音响开关,生活中也因此大量环绕着音乐。五岁时,彬彬来上我们的音乐班,初期表现平平,经过大约两年的基本音乐能力培养,他对音乐的喜好、能力,便渐渐显露出来。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钢琴,每天自发地练琴一小时以上,还告诉家人:每天没有弹琴,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 看着他陶醉在钢琴乐声中,回想他的成长历程,我对他的音乐基础教育固然功不可没,他从小所处的“音乐环境”对他的熏陶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想到许多父母,错过随手可得的教育方式(听音乐),一心只想着等到孩子四五岁后,送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这对孩子来说,是既不经济又残忍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上的障碍甚至半途而废! 另一对热心并富有的父母,将他们就读小学一、二、四年级的三个孩子一并送来找我学钢琴。从一开始,我就发现他们三兄妹有些共同的毛病:从来不仔细看谱,每小节都有错音出现;和弦若弹错,发出刺耳不和谐的音,他们仍可以毫无感觉地继续弹奏,旋律是否优美他们丝毫不在意;音乐完全无法感动他们。对他们来说,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钢琴所弹奏出来的都不是优美的乐声,却和敲打字机、电脑没有任何分别,毫无愉悦之感。 虽经过我一年多的努力纠正,他们的“进步状况”仍是我教学史上最糟糕的一次。后来,不得已,我必须到他们家做家访,他们家的情景真让我大吃一惊:没有隔音设备的客厅,墙边摆着一架钢琴,隔墙外面是一个占地宽广的工厂,十几部大机器,从早到晚同时不停的响着,父母成天忙着在这个工厂里制造成品出售;孩子每天活在噪音里,不但没有音乐可听,就连自己的钢琴声都听不到。我看了之后非常痛心,他们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不惜花费辛苦赚得的钱,却忘记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殊不知,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这真是个特殊的个案。但由此可看出听觉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 学习音乐之前,若能欣赏足够的音乐,就像具备了学习音乐的隐形的,内在的“基本装备”,日后一旦接触到音乐学习活动,便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并理解、喜爱音乐。例如:西方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如帕莱斯特里那、蒙特威尔第、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在参加教会活动中,从开始担任唱诗班的小歌手到后来成为教会风琴师、指挥、作曲者,在教会的崇拜、赞美歌声中,儿童期的他们受到了许多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为日后的音乐成就奠定了极佳的的基础。 再举一例,说说世界知名的钢琴家郎朗的一段历史。郎朗的父亲是沈阳空军文工团的专业二胡演奏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就像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他的爸爸常常深更半夜带着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去抢占沈阳空军司令部大院里那条被称为“音乐走廊”的宿舍。郎朗就在那里出生! “在这栋宿舍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练琴,要不就练唱歌,是个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大楼。在那里,每天都跟比赛似的,听谁家的琴声响得比别人家早,哪家的孩子进步快了。那个时候感觉弹钢琴挺正常的,因为大家都弹,要是谁不弹,倒好像有点怪了。后来,我们搬出了那栋大楼,我才知道,还有人不弹琴、不唱歌的!”这是郎朗于2006年接受《北京青年周刊》访问时说的一段话。 您注意到了吗?他打在“娘胎”里,就每天听见邻居们不是唱、就是弹,出生后更是如此。这样的环境,加上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使得他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起步就比别人快。 人们也许认为是他爸爸逼得紧,他才容易成功。但您知道吗?日后,他虽然遇到了许多内在、外在的挫折,但仍然有很乐观的心态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我要弹下去!我就是要弹!然后,他从十一岁开始就不断地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而且每次都表现卓越。 是什么因素和动力使他能如此执着地坚持下来呢?看完他所讲述的在沈阳大院里的故事,我个人觉得:从出生直到和父亲离开沈阳,搬到北京,在他童年那段可塑性最高的八年多时间里,沈阳大院的音乐环境,从听觉上给了他相当充足的音乐养分,那是看不清、说不明,却极其珍贵的“音乐熏陶”! 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其实就这么简单,花费不多,却影响深远!你可以不学乐器,但是不能不听好音乐! 好书推荐: 郑又慧是台湾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从事儿童音乐教育三十多年,在教学、演出、比赛、指挥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生和家长喜爱。这本书内容丰富,论述细致而精到。可大分为两个板块:前八篇为第一个板块,主述少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后两篇为第二个板块,概要地介绍多国儿童音乐教育的种种人和事,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哲理。详尽解答了家长在孩子音乐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习音乐的好助手。 推荐语: 本书呈现了一位少儿音乐教育专家30多年的教育经验,也是一位成功妈妈在孩子学音乐的过程中如何组好各方面管理的经验之谈;书中充满了爱和教育智慧,也传达了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技巧,是家长和老师指导孩子学音乐的良师益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尹建莉 音乐教育应该为培养儿童的素质服务,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功利,成为过度的纯专业技能训练,这使音乐教育常常和初衷背道而驰。本书作者以音乐老师、家长和研究者三个角色,告诉我们如何带领孩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以使其形成终身音乐爱好,感受生活的美好,非常值得一读。 ——音乐教育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郭小利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性,“琴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作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师,从家庭和专业两个角度出发,分享如何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儿童音乐学习,明确地解决家长种种困惑。本书既值得家有“琴童”的家长阅读,也值得从事儿童音乐培训的教师详细阅读。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耀华 作者说 本书许多篇章曾在台湾多种刊物上发表过,是针对当时的音乐教育问题而写,后结集成书,于一九九四年定名为《音乐百宝箱》于台湾出版。移居美国后,我接触到许多中国内地移民,也常受邀至内地开讲习会。亦曾为文发表于内地育儿杂志,许多读者来函,希望知晓育儿之大方向与原则。发现有关音乐学习、教育子女之问题,举凡华人,不论居住世界何处皆大同小异。甚至三十余年前家长之困扰与现时代者,所差无几。 回首检视自己年轻时,身为“新手父母”,也同样战战兢兢深怕教错孩子。捏重了?捏轻了?每天都要如此自我检讨几番,希望教给女儿最好、最正确的一切。所幸二十余年来,女儿在台湾及美国社会表现虽非顶尖(那太辛苦了!),然都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 C. San Diego)生化系毕业。姐姐从加州克莱蒙学院(Claremont College)生化医药管理硕士(Master of Bioscience Administration)毕业,妹妹在美国拿到中医硕士,正在上海攻读中医博士。无论在校内或实习单位,表现还算优秀,前途、感情、生活与工作都不需父母操心。虽皆非从事音乐专业,仍对艺术保持热爱。姐姐业余自组乐团,担任键盘手;妹妹从小学至今,一直持续学习中国民族舞、现代舞,在美国加州常受专业或业余舞团之邀请,表演独舞或团体舞。当然,这一切与她们从小所受音乐、美育养分之熏陶密不可分。女儿在其他领域之天赋高于音乐表现,我虽然盼望训练她们成为专业音乐人才,也只好尊重其决定与兴趣。 一路行来,自己许多做法尚无甚偏差,心中焦虑总算放下。常常女儿从外地返家,谈到她们有今日之表现,由衷地感谢父母对其点滴之教导,听闻颇觉欣慰。 笔者曾在乐团担任首席(单簧管),参与过大量演出与比赛。将近四十年教学生涯中,从幼儿园、国小、初中、高中、大学、师范大学的学生,再到培训以上各级学校任教的音乐老师,都有长期或短期教学及带领参与比赛的经验。另又组织乐团、开办国内外音乐教师研习会。除了好为人师外,与此同时,我也要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拜师学艺,并“被迫”陪她们参加比赛(校方或老师的规定)。自认“球员兼裁判”的资历还算完整,够资格谈音乐教育。遂不揣浅陋,汇整自认不错之育儿方法与音乐教学理念,在原书的基础上,并综合近年在美国之教学心得,及对美国各种族裔、各阶段教育方法与态度之观察,另结集成册,于内地出版。盼借由本书提供一份音乐教育寻宝图,引领父母与孩子一同探寻音乐世界里的宝藏,经由学习音乐、喜欢音乐而获得更美好之现在与未来。很高兴能借此机会与内地家长及老师们分享观念,诸君或可从书中探寻一二,更好甚或能举一反三,让我们共同为改善下一代之音乐教育环境而努力。 完成此书颇有难度,收集整理素材颇费精力,另有必要的中文、英文、法文、德文还有音符穿插其中,更有两岸对人名、地名、音乐作品名称之不同翻译方式;甚至某些生活用语都有些许差异。感谢编校者不厌其烦地校订此书,因他们的努力使本书更适合国内读者阅读。即便如此,疏漏在所难免,尚祈读者诸君海涵指正! 郑又慧 2012年3月于美国加州 END 中国音乐门户网站---中国音乐网(国音网) www.chnmusic.cn 欢迎关注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