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外的实践真的挺有必要

课堂外的实践真的挺有必要

原创: 鸥鸥  星辰凝望  1月8日

2019
1
7
这是第5篇文章

前几天因为工作原因,相继去了中国古动物馆和首都博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以前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都会路过,也有想过要不要进去参观一下,但对古动物实在没多大兴趣,所以也就一直没去。

那天参观完第一感受就是:去得太迟了。

这个迟不是说在每天公交车路过的时候应该去,而是在上中学上小学的时候就应该去看看了,瞬间理解了北京市去年中考作文题目的读书·实践·收获到底想让学生表达什么内容了。

是的,读书和实践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不实践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记得那时候小学自然课本讲到恐龙化石,讲到黄河象等,仅凭那几张模糊不清的图片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黄河象到底有多大多高等,很好奇但是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厅时,同行的同事很耐心并且相当专业给我们一一介绍五大名窑特点、四大名瓷如何辨别和区分、斗彩工艺等,还有他们其中耐人寻味的各路故事,我竟然有一瞬间的想法想仔细去研究下瓷器艺术,太让人着迷了。

这次是做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方案,所以每一个行程安排和讲解都需要和所学课本息息相关,要和其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和同事们在对每一个展厅进行分析找出和课文的衔接点时,我几乎是恍然大悟的感觉,完全不会觉得是课本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很自然的那种衔接,会有一种,原来书上讲的就是这个呀的感觉。

当初选择读文科其实是真的很喜欢历史和地理,尤其是历史,当时自认为学得还不错,现在仔细想来,历史书上讲到我国古代手工艺发展等我根本就是一知半解当语文课文全文背诵了而已,目的仅仅就是在做题目时能选对有答案可写。

当然,那时候的我们可能实践教育并未兴起,就读的学校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造成的结果似乎是唯一的:读书很机械,想问题思维定势,很难学以致用,或者说基本没有。

这几年教育部一直在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行,大家质疑的声音也非常多,认为只是变相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任何事情不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就我目前看来,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在进行着很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暂且不论是否真的有什么好效果,但这对于那些不满足于课本图片和文字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日后他们再看课本应该理解会深得多。

这可能也是目前我正在做的事情的意义所在吧。

qrcode_for_gh_602785ea4a00_344.jpg
谢谢你能坚持看到这里 如果觉得还不错 可以好看或者分享。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更多内容vip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