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和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4 页数: 296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1267967 内容简介 · · · · · ·在每一次股市狂升暴跌的背后,都有一个泡沫在形成、发酵并走向崩溃。泡沫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国家,而且就像火灾,具有摧毁一切的破坏力。它曾使荷兰十室九空,曾使法国几近暴乱,曾使美国经济萧条,曾使日本深陷“失落的十年”。因此,无论对投资者、对企业抑或是对公共部门来说,认识泡沫、预防泡沫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有效应对泡沫,有利于投资者,乃至全社会。 财经专家韩和元,通过对历史上典型泡沫事件的精准分析,成功挖掘泡沫形成与崩溃的原因,建构泡沫形成与崩溃模型,并提出相对的应对之策。 作者认为,无论是泡沫形成还是崩溃,都少不了人性的疯狂,有时也活跃着政府的身影。在我们无法干预政府行为、金融政策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理性方能独善其身。若想与泡沫共舞,也要抓住泡沫所处的阶段,选择进退的时机,才能保卫我们的财富。 作者简介 · · · · · ·韩和元,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民革广州市委会智库专家,某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曾利用米塞斯-哈耶克货币与经济周期模型对2008年经济危机予以成功预警。 已出版著作:《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通胀的真相》 《我们没有阿凡达:中国软实力危机》 《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 目录 · · · · · ·目录本书概要 // 推荐序 // 前言 // 楔子:从狂升到暴跌——2015 年的中国股市 // 第一章 谁是泡沫的罪魁祸首 · · · · · ·() 目录 本书概要 // 推荐序 // 前言 // 楔子:从狂升到暴跌——2015 年的中国股市 // 第一章 谁是泡沫的罪魁祸首 政府导致危机是个伪命题 // 不稳定的市场:明斯基的解释 // 德拉维嘉的困惑 // 第二章 人性让市场变得总是不稳定 如何定义泡沫 // 理性并不总是靠谱 // 公地悲剧 // 囚徒困境 // 回到亚当 • 斯密那里 // 被忽略的人的动物精神 // 被忽视的“人”// 被忽视的人的动物属性 // 群体压力、从众行为与乌合之众 // 牛顿:一个被泡沫击败的天才 // 阿希实验 // 乌合之众 // 群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 易被暗示和易轻信的 // 信息不完备才是从众效应产生的关键 // 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 // 第三章 外部冲击力:泡沫形成和崩溃的诱发因素 没有外界刺激就不会有情绪 // 汇率的波动 // 重大技术发明与创新 // 政治与军事的胜败 // 金融改革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冲击力 // 新市场也足以诱发一场泡沫 // 第四章 信用扩张:泡沫的助燃剂 大泡沫为什么爆发于日本而不是德国? 信用即货币,货币即信用 // 金融创新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信用扩张的途径 // 第五章 不容忽视的时代背景 被 20亿债务压垮的法国// 又是战争,又是债务 // “广场协议”造成的升值萧条 // 第六章 泡沫为什么会崩溃 盛极而衰:崩溃只在一瞬间 // 走向崩溃的十个阶段 // 第七章 泡沫中政府的身影 有意人造型泡沫和无意人造型泡沫 // 从明斯基到卡莱斯基 // 泡沫的政治性周期 // 美国的政策行为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 通缩—流动性陷阱—资产泡沫循环:一种新常态 // 第八章 2015 年的中国股市为什么会失控 背景的考察 // 不断上升的国势,不断膨胀的社会储蓄 // 不断膨胀的债务 // 不断增大的产业转型压力 // 谁诱发了这场泡沫 // 改革预期:泡沫诱因 // 去债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政府的意图 // 宽松的金融政策与泡沫的形成 // 为何上涨得如此疯狂 // 媒体背书 // 金融创新,为非理性提供了杠杆 // 其他因素 // 泡沫的破灭 // 被忽视的预警信号 // 证监会收杠杆:引发 6 月股灾的主要诱因 // IPO 与“中概股”回国 // 投资者主动去杠杆:加速下跌 // 第九章 投机泡沫的危害 泡沫破灭可引发经济危机 // 扭曲人们的价值观 // 破坏国家竞争力 // 打击中产阶级,不利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亦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 第十章 治未病:如何有效地防止泡沫再发生 政府应采取的行动 // 一种认识:大国崛起、经济结构调整,股市真的没那么重要 // 国家意志必须中立 // 稳定货币 // 放开准入,扩大投资渠道 // 扩大交易范围 // 投资者该做些什么 // 控制债务比例 // 记住:这次还一样 // 可观察的指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 · · · · · () |
还没看 不错
文字却通俗易懂
文字表现力极强
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