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之元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9-06 页数: 163 定价: 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5817227 内容简介 · · · · ·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简介 崔之元,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国国防 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1987年赴美留学, 199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政治学系政治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专业副教授,并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和国家计 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著 作有:《博弈论与社会科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分 社1997年版,《Sustainable Democracy》(与Adam Przeworski 合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年版,等。 目录 · · · · · ·目录前言 第一章 “看不见的手”范式――比喻、论证和困境 1.1作为比喻和作为目的论之残余的“看不见的手” 1.2“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一论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1.3“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二论证:适者生存 · · · · ·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看不见的手”范式――比喻、论证和困境 1.1作为比喻和作为目的论之残余的“看不见的手” 1.2“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一论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1.3“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二论证:适者生存 1.4“看不见的手”论证的推论:硬预算约束,不存在外部性和产权 1.5“看不见的手”范式的自然主义前提 1.6“看不见的手”范式的三个制度困境 第二章 不完全市场,次优定理与软预算约束 2.1当代政治经济学两大流派关于“看不见的手”的主要论点及其问题 2.1.1国家是市场失效的矫正者――“有条件”的“看不见的手”论证 2.1.2国家仅仅充当产权和秩序的维持者 2.1.3以上两种观点的缺陷 2.2对不完全市场理论和次优定理的解释 附录2.1不完全市场理论小史 附录2.2次优理论的简介 第三章 不完全市场与有限责任公司 3.1为什么有限责任制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中被遗漏 3.2从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19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争论 3.2.1作为一种特权的有限责任和“泡沫法案” 3.2.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有限责任的起源 3.2.3按比例分担的无限责任与保险市场 3.3不完全市场和有限责任制的困境 3.3.1董事及经理(DO)责任保险的危机 3.3.2道德风险和反向选择 3.3.3有限责任的困境 附录3.1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Evans和Quigley 模型 第四章 不完全市场与中央银行 4.1为什么中央银行制度被排除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之外 4.2从自由银行业到清算所协会,再到中央银行 4.3自由银行业和实物票据论 4.4“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 4.5“私人中央银行”的难题 4.6“清算所协会”――准中央银行(Quasi-Central Banks) 4.7中央银行和弹性货币 4.8不完全市场与中央银行的两难处境 4.8.1存款保险和储贷协会的危机 4.8.2对“自由银行制度”学派的驳论 附录4.1Diam0nd-Dybvig银行模型与挤兑模型 4.1.1模型概要 4.1.2无交易的情况 4.1.3无银行的市场经济 4.1.4最优配置 第五章 不完全市场与策略性破产 5.1为什么破产法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中被遗漏 5.2从不自愿到自愿再到策略性破产 5.2.1不自愿破产 5.2.2自愿破产 5.2.3策略性破产 5.3不完全市场与破产法的悖论 5.3.1信贷的配给 5.3.2股票的配给 5.3.3乘数效应和衰退 5.4作为信号博弈的破产过程 附录5.1“软预算约束”的Dewatripont-Maskin 模型 第六章 超越“看不见的手”范式 6.1制度性与政策性的“软预算约束” 6.1.1通货膨胀预期 6.1.2资产证券化 6.2次优世界中最优政策的误导 6.3“软预算约束”与产权冲突 6.4“看得见的手”与广义经济民主 参考文献 附录 1第二次思想解放与经济民主――崔之元博士 访谈录 2“知识经济”与“永恒的三角形”―― 21世纪 展望 2.1“知识经济”的制度基础 2.2世界经济中的“永恒三角形” 3美国29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 的启发 3.1“宾夕法尼亚州式的社会主义” 3.2利润最大化和帕累托效率的矛盾 4卢梭新论 4.1拨乱反正:“公意”与自由 4.2人民主权:现代民主理论的诞生 4.3“陪审团定理”:“公意”的形成过程 后记 · · · · · · () |
后来理论的东西很多
很期待
这本书真的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忍不住一直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