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古今音論(A Sinitic Historical Phonology)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林安慶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出版年: 2010-11 页数: 453 装帧: 精装 ISBN: 9789860250176
内容简介 · · · · · ·做為漢語基礎的漢字,除了提供人際溝通的媒介之外,它還是個極具威力的文化表徵:掌握漢字可用於區别你我是否漢民族成員的特别標志。在第五世紀,操突厥語的拓跋魏統治中原,決定漢化,以漢語漢字為其統治工具。拓跋魏掌握漢字之後,就運用帶有突厥腔調的漢語,從事日常統治業務:宣布詔書、公告政令、呈獻奏章、例行訓示、法庭裁決等等口頭及文書作業。拓跋魏官員帶有腔調的漢語,經過兩百年的政經優勢,形成了達到正統地位的官話。 本文以漢語內部的文獻,論述古漢語音系,如何因突厥語的參與,而引起中古漢語音系的系統性轉移。涉及官話音系形成的機制,本文提出了「合一識別為分二」的非線性音變模式。此模式是根據:(1)切韻、廣韻、韻鏡的綜合信息,(2)詩經、兩漢、魏晉詩韻譜,(3)經典釋文的舊文反切,(4)清儒考證,(5)古突厥語音系須求。 非線性音變模式提供了一個擬測古音能夠遵循的線索。初...
做為漢語基礎的漢字,除了提供人際溝通的媒介之外,它還是個極具威力的文化表徵:掌握漢字可用於區别你我是否漢民族成員的特别標志。在第五世紀,操突厥語的拓跋魏統治中原,決定漢化,以漢語漢字為其統治工具。拓跋魏掌握漢字之後,就運用帶有突厥腔調的漢語,從事日常統治業務:宣布詔書、公告政令、呈獻奏章、例行訓示、法庭裁決等等口頭及文書作業。拓跋魏官員帶有腔調的漢語,經過兩百年的政經優勢,形成了達到正統地位的官話。 本文以漢語內部的文獻,論述古漢語音系,如何因突厥語的參與,而引起中古漢語音系的系統性轉移。涉及官話音系形成的機制,本文提出了「合一識別為分二」的非線性音變模式。此模式是根據:(1)切韻、廣韻、韻鏡的綜合信息,(2)詩經、兩漢、魏晉詩韻譜,(3)經典釋文的舊文反切,(4)清儒考證,(5)古突厥語音系須求。 非線性音變模式提供了一個擬測古音能夠遵循的線索。初步探索的結果:古聲紐十八由突厥雙語人識別為中古聲紐四十七。古聲韻十一韻圖由突厥雙語人識別為中古韻鏡四十三韻圖。 本文認定西元四百年是漢語歷史音韻學的關鍵里程。之前為古漢語,之後為突厥語參與後的今漢語。本文的結論可廣泛地運用於漢語方言的研究。進一步的古聲韻擬測也有待於集合各個方言的整合研究。
|
还没有看,不错
很不一样的体验
还没看
这本书高中学北京大学先修课的时候老师就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