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9-11 页数: 258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042595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从20世纪上半叶中德美学的历史与逻辑关联入手,从审美思想史和知识社会的角度研究审美现代性问题。着重呈示另知识界对德国美学的期待视野,寻求德国审美思想的东渐对中国语境中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发生所具有意义;具体勾勒德国审美思想在中国的流播图景,特别关注传播媒介和新知识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简介 · · · · · ·张辉,江苏省南通市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1999)、《王夫之研究》(即出)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学人》、《读书》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写作《西方形 式美学》(上海,1996/1998)、《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1998/1999)等;合作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1999);另有译文数十万字。 目录 · · · · · ·目 录内容提要(英文) 第一章 引言:审美现代性与德国美学的东渐 一、界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内涵 1.现代性的问题域及其三重含义 2.审美现代性:基本内涵与两面性 · · · · · ·() 目 录 内容提要(英文) 第一章 引言:审美现代性与德国美学的东渐 一、界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内涵 1.现代性的问题域及其三重含义 2.审美现代性:基本内涵与两面性 二、德国美学东渐与中国的审美现代性 三 展开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中国美学的期待视野 一、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与现代性 二、中国美学与德国美学相遇的思想文化背景 1.审美与艺术精神的总体估价 2.对审美存在重要性的凸现 3.审美知识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三、现代性转换:中国美学与德国美学的关联域 1.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现代性关联 2.审美人生层面的现代性关联 3.审美知识学方面的现代性关联 第三章 德国美学的东渐及其媒介研究 一、德国美学东渐研究概况的简要回顾 二、德国美学进入中国语境的历史分期 1.德国美学东渐的一般情况 2.德国美学东渐的历史分期 三、德国美学在中国:媒介分布及个案分析 1.传播德国美学的重要媒介分布 2.德国美学东渐:媒介的个案分析 四 中国学人视野中德国美学的全景构图 第四章 审美独立与现代性问题 一、“三大划分”与审美独立 二、审美独立的内涵与现代性 三、审美自觉的中国背景与文化前提 四 跨文化语境中审美独立的可能与限度 第五章 浮士德精神的审美阐释 一、歌德作品与思想在中国的流播概述 二、《浮士德》与浮士德原型 三、浮士德精神的中国化审美诠释 四 审美现代性与浮士德精神 第六章 酒神精神的东方视域 一、尼采思想与中国知识界相遇的一般情况 二、审美之维:从康德叔本华到尼采的演进 三、酒神精神与现代审美主义的内在纠结 四 审美主义的本质与尼采思想的效应 第七章 审美现代性批判 一、审美现代性诸层面的综合分析 二、审美主义思想演进的西方知识背景 三、审美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性进程 四 结语: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结构 附录一 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大事年表 附录二 现代性话语与审美话语 ――从一个侧面解读哈贝马斯 附录三 康德对审美的否证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 · · · · () |
很有趣
已经被深深吸引
思想很新颖
提供了很多清晰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