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忠明 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301 定价: CNY 4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2644114 内容简介 · · · · · ·《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分析了明清时期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情感表达的文化意义,建构了其心态模式,并对司法文书的修辞策略和技巧进行了有新意的解读。书中以清代“名幕良吏”汪辉祖的司法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其“情法兼顾”的司法风格,将其与传统中国儒家特别重视的“审美秩序”的理念联系起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清代司法实践具有“形式化与实质化”的双重特征。 作者简介 · · · · · ·1960年12月生,上海人。华东政法学院学士(1984),中山大学硕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博士(2002),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从事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比较法律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出版著作:《法学与文学之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法律精神》(与任强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目录 · · · · · ·自序第一章 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 一、情感:明清秩序的基础 二、申冤:民众的诉讼心态 三、哀矜:儒吏的裁判心态 第二章 循吏与明清中国的司法实践 · · · · · ·() 自序 第一章 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 一、情感:明清秩序的基础 二、申冤:民众的诉讼心态 三、哀矜:儒吏的裁判心态 第二章 循吏与明清中国的司法实践 一、引言:问题的由来 二、明清循吏的历史渊源:概念与例证 三、明清循吏的社会基础:制度与文化 四、明清循吏的调处息讼:仁爱与教化 五、明清循吏的刑事裁判:哀矜与宽宥 六、明清循吏的司法技艺:智谋与神判 七、余论:结语与引申 第三章 清代中国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 一、引言:问题由来 二、清代裁判的历史脉络 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 三、清代裁判的个案解读 四、余论:原因探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世界变得更立体。
还原度很高
相当发人深省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