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艾瑞克·艾瑞克森 出版社: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标题: 一个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 原作名: Young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译者:康绿岛译/丁兴祥审订 出版年: 2017-10 页数: 438 定价: NTD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571018 内容简介 · · · · · ·精神分析與發展心理學巨匠艾瑞克‧艾瑞克森, 開創心理、歷史與傳記研究新局之經典名著! 艾瑞克森因提出「認定危機」(identity crisis)與「心理社會發展論」名響於世,這本《青年路德》是他的奠基之作,也是「心理傳記」的早期典範。艾瑞克森用自己開創的理論重新解析十六世紀掀起宗教革命的馬丁‧路德,刻畫了一個苦惱於自己「該是什麼樣的人」而瀕於崩潰的青年,如何一步步被心理危機推向世人眼中的偉大。 一五一七年,三十三歲的路德公開反對教廷販賣贖罪券,開啟驚天動地的宗教改革。在艾瑞克森眼裡,這是路德「自我認定危機」的跨越,這個跨越撼動歷史,引領眾人渡過時代集體的危機。這說明了,心理學研究無法將個人與所處的社會、時代切割,而這本書,也可謂跨越史學與心理學的開創性鉅作。 一如路德對天主教會的叛逆,撰寫本書時的艾瑞克森也正在脫離自己出身的正統精神分析,向世人展現... 作者简介 · · · · ·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 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同一性危机(认同危机)概念的提出者,创立了以同一性概念为核心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埃里克森于1958年出版的《青年路德》和1969年出版的《甘地的真理》这两本书,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宗教改革人物路德和印度国父甘地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使他成了心理历史学和心理传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理论和他的生命故事有密切的关系,作为私生子,埃里克森至死未知生父是谁,其一生都在寻求身份认同(同一性)的问题。埃里克森逝世之后,有多篇文章采用心理传记学的方法探究了他的生命故事。(由心理学教授郑剑虹提供) 目录 · · · · · ·【審訂者序】路德之為艾瑞克森,艾瑞克森之為路德 丁興祥【導讀1】淺談艾瑞克森其人其事與理論核心精神 洪瑞斌 【導讀2】品嘗心理與宗教間的辯證性關係 曾慶豹 關於馬丁‧路德 序 第一章 個案與事件 · · · · · ·() 【審訂者序】路德之為艾瑞克森,艾瑞克森之為路德 丁興祥 【導讀1】淺談艾瑞克森其人其事與理論核心精神 洪瑞斌 【導讀2】品嘗心理與宗教間的辯證性關係 曾慶豹 關於馬丁‧路德 序 第一章 個案與事件 第二章 唱詩班中的發狂 第三章 對誰服從? 第四章 全有或全無 第五章 第一台彌撒與死巷 第六章 「真意」是什麼意思? 第七章 信仰與憤怒 第八章 結語 【附錄1】名詞對照 【附錄2】延伸閱讀 · · · · · · () |
给了我一个近乎完美的解释。
很不错的书
追了很久,新书当然要力挺。
不错,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