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 大卫·哈伯斯塔姆 出版社: 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译者:王祖宁/刘寅龙 出版年: 2017-8-1 页数: 728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814345 内容简介 · · · · ·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 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最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点,... 作者简介 · · · · ·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2007),美国资深记者,被“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尊称为“记者之父”。1934年出生在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在《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担任记者。1964年,因报道越南战争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被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称为“国家的叛徒”。 哈伯斯塔姆先后创作了二十多本畅销书,内容涵盖战争史、媒体史、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史、民权运动史、棒球史、五十年代史等等,他有志于创作出美国战后影响巨大的三次最重要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前两部即《最寒冷的冬天》和《出类拔萃之辈》,均为20世纪非虚构类的经典巨作。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目录 · · · · · ·军事术语表序言:棕色的记忆 第一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一 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一 金日成的决心与麦克阿瑟的狂妄 · · · · · ·() 军事术语表 序言:棕色的记忆 第一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一 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一 金日成的决心与麦克阿瑟的狂妄 二 李承晚与近代朝鲜 三 金日成的革命历程 四 南弱北强 第三章 战争升级 华盛顿介入 一 杜鲁门决定出兵 二 心比天高:麦克阿瑟的重负 三 舐犊情深 四 人无完人 五 初战失利 六 两将斗法 第四章 洲际政治:复杂的多边关系 一 两党政治 二 凯南与尼采 三 杜鲁门的总统之路 四 台湾问题的政治学 五 国共两党之争 六 是谁丢了中国 第五章 孤注一掷:朝鲜人民军挺进釜山 一 决战洛东江 第六章 扭转乾坤:麦克阿瑟仁川登陆 一 仁川登陆前奏 二 登陆仁川,攻克汉城 三 台湾问题 第七章 跨越三八线,向北挺进 一 止步还是跨越三八线 二 中国发出警告 三 斯大林、毛泽东与彭德怀 四 威克岛会晤与威洛比的误判 五 麦卡锡主义与冲向鸭绿江 第八章 志愿军猛击:长津湖与军隅里美军溃退 一 待君入瓮 二 谨慎的弗里曼 三 兵溃清川江 四 拙劣的指挥 五 军隅里与“长手套” 六 第23团与第2工兵营成功突围 七 陆战第1师逃离长津湖 八 谁之罪 九 李奇微出场 十 李奇微重整旗鼓 第九章 战争转折: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两军激战 一 彭德怀的忧虑 二 从原州到砥平里 三 “双联隧道”惊魂 四 第23团坚守砥平里 五 “围捕行动”与原州之战 六 麦吉与“弗里曼” 七 柯罗姆贝茨救援队 八 坚守到底 九 转折点 第十章 将帅失和:麦克阿瑟的去职风波 一 麦克阿瑟“逼宫” 二 杜鲁门痛下决心 三 麦克阿瑟听证会 四 黯淡与辉煌 第十一章 战争后果 结局与未来 一 可知的结局与不可知的后果 二 反思 三 尾声 注释 后记:遥远的战争,不灭的记忆 致谢 · · · · · · () |
讲的特别好
同时细微处又有真知灼见
需要静下心慢慢看
需要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