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教訓:卡爾.波柏訪談錄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卡爾.波柏/吉安卡羅.波賽提 出版社: 貓頭鷹 副标题: 卡爾·波柏訪談錄 原作名: The Lesson of this Century:with two talks on freedom and the democratic state 译者:王凌霄 出版年: 2000-11-28 页数: 170 定价: NT$ 1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4691661内容简介 · · · · · ·面對社會上逐漸蔓延的暴力與自我主義,我們將如何自處?對於日益嚴重的環境、人口與腐化問題,我們又能提供什麼處方?世紀交替,兩岸情勢仍曖昧不明之際,我們如何看待奉社會主義為圭臬的彼岸政權?如何在打著自由、平等旗幟的民主體系中,追尋世界共同的和平?
本書為猶太裔的偉大哲學兼思想家卡爾.波柏於一九九一至九三年間,接受義大利記者吉安卡羅.波賽提訪的對話錄,並收有兩篇波柏於一九八八至八九年間發表但未出版的講稿,傳達出波柏一生的思想信念。他對極權主義的批判,及對宗教、歷史主義、意識型態等西方傳統思想哲學的審視,為身處世紀末的台灣的我們,在面對兩岸政治問題的矛盾情結,及民主社會轉型期中逐漸蔓延的社會亂象時,提供珍貴的思考窗口和解決之道。
作者简介 · · · · · ·波普尔的生平
波普尔的一生是一个化绚烂于平淡的故事。这位犹太裔思想家于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早年崇拜的这些思想大师都成为波普尔后来怀疑与批判的对象,唯有爱因斯坦是一个例个。1919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演讲对他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波普尔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与著名的“维也纳小组”成员接触。1932年完成《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手稿在维也纳小组中传阅。1934年在石里克的推荐下,手稿的压缩版《研究的逻辑》用德文出版。后来两年中,波普尔访学英国,结识了哈耶克、罗素和伯林等学者,又到哥本哈根会见了物理学家玻尔。在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下,波普尔计划离开奥地利。1936年末,他向英国学术资助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在英联邦地区的学术机构获...
波普尔的生平
波普尔的一生是一个化绚烂于平淡的故事。这位犹太裔思想家于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早年崇拜的这些思想大师都成为波普尔后来怀疑与批判的对象,唯有爱因斯坦是一个例个。1919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演讲对他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波普尔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与著名的“维也纳小组”成员接触。1932年完成《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手稿在维也纳小组中传阅。1934年在石里克的推荐下,手稿的压缩版《研究的逻辑》用德文出版。后来两年中,波普尔访学英国,结识了哈耶克、罗素和伯林等学者,又到哥本哈根会见了物理学家玻尔。在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下,波普尔计划离开奥地利。1936年末,他向英国学术资助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在英联邦地区的学术机构获得工作。他的推荐人当中有爱因斯坦、玻尔、李约瑟、罗素、卡尔纳普(R.Carnap)和摩尔。委员会批准了他的申请,在剑桥大学为他安排了一个临时教职,但波普尔同时获得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一个永久职位。1938年波普尔到新西兰任教,开始写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前者在1944年哈耶克主编的《经济学》上发表,后者1945年在英国出版,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在哈耶克的帮助下,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授予波普尔高级讲师的职务。他于1946年初抵达英国就职,教授“逻辑与科学方法”。1950年应邀访问美国,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演讲,其间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会面。1959年出版英文版的《科学发现的逻辑》,这是25年前德文版著作的扩充。1963年出版《猜想与反驳》。1969年波普尔放弃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全职工作,专注于研究和写作。1972年发表《客观的知识》。1974年,由席尔普(Schilpp)主编的“在世哲学家文库”发表了两卷本的《波普尔及其思想》(上卷为自传,后来以《无穷的探索》单独出版)。1977年与艾克尔斯(John Eccles)合作出版《自我及其大脑》。1980年出版的主要著作包括《实在论与科学的目的》、《开放的宇宙》和《量子理论与物理学的分裂》。
作者视角观点都是很独特,现在只看了一部分,相信不会辜负自己的
很满意
都值得一看。
同时细微处又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