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刘叙杰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年: 2009-12 页数: 717 定价: 148.00元 丛书: 中国古代建筑史 ISBN: 9787112090709 内容简介 · · · · ·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1卷):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主要内容: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我国传统建筑的研究,肇自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在其引领下,一代学人对我国建筑古代建筑遗存进行了实地测绘和调研,写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两位开拓者的引领和影响下,近百年来我国建筑史领域的几代学人在中国建筑史研究这一项浩大的学术工程中,不畏艰辛,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由梁思成与刘敦桢两位先生亲自负责,并由刘敦桢先生担任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这部系统而全面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学术著作,曾八易其稿,久经磨难,直到“文革”结束的1980年代,才得以出版。 本套《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正是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而编写的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巨著,按照... 目录 · · · · ·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远古至公元前2100年)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概况 一、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二、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三、中国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第二节 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 一、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湿丘陵地带的主要居住形式;“穿斗式”木结构的土要渊源 二、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 第三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 一、中国原始社会城市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聚落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居住建筑及其他建、构筑物 四、中国原始社会的祭祀建筑 五、中国原始社会的墓葬 第四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一、群体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二、多种类型建筑的形成 三、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与发展 四、建筑技术的多方面发展 五、建筑造型和装饰第二章 夏、商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前1046年) 第一节 夏代和商代的历史与社会 一、夏代与商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二、夏代与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三、夏代与商代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夏代与商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坛庙、祭祀建筑 三、聚落、民居 四、墓葬 五、其他建筑 第三节 夏、商二代建筑的成就及影响 一、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 二、“城以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 三、“前朝后寝”的宫室布局 四、土圹木椁墓葬制式的确立 五、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六、抬梁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七、其他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 八、各种造型艺术对建筑的影响第三章 周代建筑(公元前1046—前221年) 第一节 周代的历史和社会概况 一、周人的起源与建国 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 三,周代的社会生产 四、学说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五、周代的文学、艺术活动 第二节 周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坛庙与祭祀建筑 三、周代之墓葬 四、居住建筑 五、其他建筑与构筑物 六、周代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 第三节 周代建筑的成就及其影响 一、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建筑体系的主要格局 二、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显著明确 三、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陶质建材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五、我国最建筑文献的出现 六、建筑模数尺度的规定与应用第四章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前206年) 第一节 秦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一、秦人的起源、以变法图强取得天下 二、秦代的社会生产状况 三、全国法令、制度的统一 四、苛政厉法导致帝国崩溃 第二节 秦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 三、墓葬 四、长城 五、其他建筑与构筑 六、秦代的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 第三节 秦代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一、建成多项举世闻名巨构,使华夏建筑登上新高峰 二、骊山始皇陵开辟了我国帝陵建设新篇章 三、确立边城防卫体系,为日后消弭外患、沟通东西文化与经济交流奠定基础 四、广建皇家宫室苑囿,推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取得组织与施行特大工程的实施经验 六、对两汉及后代建筑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影响第五章 汉代建筑(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第一节 汉代的历史及社会概况 一、汉王朝的建立与国势之强盛 二、社会生产及社会状况 三、东西交通之开拓 四、儒家思想确立与佛教传入 第二节 两汉之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官衙、苑囿、园林 三、汉代之祠庙坛台建筑 四、陵墓 五、居住建筑 六、宗教建筑 七、-长城 八、其他建、构筑物 九、建筑技术 十、建筑艺术及造型 第三节 汉代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一、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帝都新格局 二、宫殿的多功能趋向及大量离宫的兴建 三、宫殿主体建筑组合形式的改变 四、祭祀建筑的发展与定制 五、帝后陵寝新形制的完善,一般墓葬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六、奠定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与形式 七、佛教传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建筑都带来深远影响 八、大木结构基本定型,并出现高层木梁柱建筑,表明结构上质的飞跃 九、对陶质建材结构与形式的改良与探索,推动了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十、建筑装饰题材与形式的“百花齐放”,不断提高了建筑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建筑创作思想的活跃 十一、若干社会传统及思想意识在汉代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并成为日后不移的建筑法则附录 中国古代建筑大事年表(原始社会——东汉)插图目录编写后记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远古至公元前2100年)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概况 一、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二、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三、中国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第二节 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 一、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湿丘陵地带的主要居住形式;“穿斗式”木结构的土要渊源 二、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 第三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 一、中国原始社会城市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聚落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居住建筑及其他建、构筑物 四、中国原始社会的祭祀建筑 五、中国原始社会的墓葬 第四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一、群体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二、多种类型建筑的形成 三、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与发展 四、建筑技术的多方面发展 五、建筑造型和装饰第二章 夏、商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前1046年) 第一节 夏代和商代的历史与社会 一、夏代与商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二、夏代与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三、夏代与商代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夏代与商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坛庙、祭祀建筑 三、聚落、民居 四、墓葬 五、其他建筑 第三节 夏、商二代建筑的成就及影响 一、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 二、“城以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 三、“前朝后寝”的宫室布局 四、土圹木椁墓葬制式的确立 五、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六、抬梁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七、其他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 八、各种造型艺术对建筑的影响第三章 周代建筑(公元前1046—前221年) 第一节 周代的历史和社会概况 一、周人的起源与建国 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 三,周代的社会生产 四、学说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五、周代的文学、艺术活动 第二节 周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坛庙与祭祀建筑 三、周代之墓葬 四、居住建筑 五、其他建筑与构筑物 六、周代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 第三节 周代建筑的成就及其影响 一、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建筑体系的主要格局 二、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显著明确 三、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陶质建材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五、我国最建筑文献的出现 六、建筑模数尺度的规定与应用第四章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前206年) 第一节 秦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一、秦人的起源、以变法图强取得天下 二、秦代的社会生产状况 三、全国法令、制度的统一 四、苛政厉法导致帝国崩溃 第二节 秦代的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 三、墓葬 四、长城 五、其他建筑与构筑 六、秦代的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 第三节 秦代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一、建成多项举世闻名巨构,使华夏建筑登上新高峰 二、骊山始皇陵开辟了我国帝陵建设新篇章 三、确立边城防卫体系,为日后消弭外患、沟通东西文化与经济交流奠定基础 四、广建皇家宫室苑囿,推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取得组织与施行特大工程的实施经验 六、对两汉及后代建筑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影响第五章 汉代建筑(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第一节 汉代的历史及社会概况 一、汉王朝的建立与国势之强盛 二、社会生产及社会状况 三、东西交通之开拓 四、儒家思想确立与佛教传入 第二节 两汉之建筑 一、城市 二、宫室、官衙、苑囿、园林 三、汉代之祠庙坛台建筑 四、陵墓 五、居住建筑 六、宗教建筑 七、-长城 八、其他建、构筑物 九、建筑技术 十、建筑艺术及造型 第三节 汉代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一、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帝都新格局 二、宫殿的多功能趋向及大量离宫的兴建 三、宫殿主体建筑组合形式的改变 四、祭祀建筑的发展与定制 五、帝后陵寝新形制的完善,一般墓葬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六、奠定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与形式 七、佛教传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建筑都带来深远影响 八、大木结构基本定型,并出现高层木梁柱建筑,表明结构上质的飞跃 九、对陶质建材结构与形式的改良与探索,推动了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十、建筑装饰题材与形式的“百花齐放”,不断提高了建筑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建筑创作思想的活跃 十一、若干社会传统及思想意识在汉代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并成为日后不移的建筑法则附录 中国古代建筑大事年表(原始社会——东汉)插图目录编写后记 · · · · · · () |
非常引人入胜
现在终于有机会看看这本书
书很好,很值得
一季一寂思年华,繁华落尽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