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資本論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Thomas Piketty 托瑪.皮凱提 出版社: 衛城 原作名: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译者:詹文碩/陳以禮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688 定价: NT$6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9109321
内容简介 · · · · ·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 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它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儘管眾說紛紜,但各種議論的資料根據似乎略嫌不足。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二十幾個國家、長達二百多年的數據資料,藉此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解釋。 這個源自龐大實證資料的見解,其核心概念相當簡單: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通常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增生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 過去的主流意見認為,貧富差距拉大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到了成熟階段,分配不均的情況會逐漸減低。然而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 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它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儘管眾說紛紜,但各種議論的資料根據似乎略嫌不足。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二十幾個國家、長達二百多年的數據資料,藉此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解釋。 這個源自龐大實證資料的見解,其核心概念相當簡單: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通常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增生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 過去的主流意見認為,貧富差距拉大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到了成熟階段,分配不均的情況會逐漸減低。然而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的財富積累,以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 皮凱提認為,各國政府應積極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我們也很可能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景況。 本書出版後造成十分罕見的討論熱潮,在經濟學界引起強烈迴響,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亦撰文解析讚許,推崇「此書將改變我們思索社會與研究經濟學的方式」。 得獎記錄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華爾街日報》暢銷榜第一名 《華盛頓郵報》暢銷榜第一名 《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榜第一名 《洛杉磯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榜第一名 亞馬遜書店暢銷榜第一名 美國國家廣播網暢銷榜第一名 榮獲英國國家學術院2014年獎章 名人推薦 今年甚或往後十年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克魯曼 Paul Krug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部切合時局的重要作品。──史迪格里茲 Joseph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一個舊主題提出新穎而有力的貢獻。──索洛Robert M. Solow,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之作……將會影響往後的經濟分析(或許也包括政策制定)。──米蘭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前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光是確立這項事實的貢獻就值得一座諾貝爾獎。──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對資本主義內在動力的權威性論著。──羅德里克Dani Rodrik,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作者简介 · · · · · ·托瑪.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巴黎經濟學院(PSE)、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教授。二十二歲便獲得倫敦政經學院及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一九九五年返回巴黎,陸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經常替《解放報》撰寫專欄,偶爾替《世界報》撰寫社論。對經濟發展以及所得與財富分配之間的相互關係有重要的歷史與理論研究成果,針對高所得群體占國民所得份額的長期演變,他也是文獻累積的主要推手,如今都收在「全球高所得資料庫」(WTID)。二○○二年獲得法國最佳青年經濟學家獎,二○一三年獲得葉留揚森獎(Yrjö Jahnsson Award),是專門表彰對經濟學研究有重大貢獻的四十五歲以下歐洲經濟學家的重要獎項。 譯者簡介 詹文碩 法國電訊管理學院管理碩...
托瑪.皮凱提 Thomas Piketty 巴黎經濟學院(PSE)、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教授。二十二歲便獲得倫敦政經學院及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一九九五年返回巴黎,陸續擔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經常替《解放報》撰寫專欄,偶爾替《世界報》撰寫社論。對經濟發展以及所得與財富分配之間的相互關係有重要的歷史與理論研究成果,針對高所得群體占國民所得份額的長期演變,他也是文獻累積的主要推手,如今都收在「全球高所得資料庫」(WTID)。二○○二年獲得法國最佳青年經濟學家獎,二○一三年獲得葉留揚森獎(Yrjö Jahnsson Award),是專門表彰對經濟學研究有重大貢獻的四十五歲以下歐洲經濟學家的重要獎項。 譯者簡介 詹文碩 法國電訊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巴黎經濟戰爭學院畢業。現任文饗文創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淡江大學法文系兼任講師、央廣法文部節目主持人。 陳以禮 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法國里昂二大經濟史碩士班畢業,曾任電子時報研究中心、中經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現為德拉邦文化工作室成員,譯有《聽彼得杜拉克的課》《我們為什麼老犯錯》《數學之書》《華爾街的物理學》等。
目录 · · · · · ·引論 第一部:所得與資本 1 所得與產出 2 經濟成長:現實與假象 第二部:資本∕所得比的演變動態 3 資本的形態轉變 · · · · · ·() 引論 第一部:所得與資本 1 所得與產出 2 經濟成長:現實與假象 第二部:資本∕所得比的演變動態 3 資本的形態轉變 4 從舊歐洲到新世界 5 資本∕所得比的長期發展 6 二十一世紀勞務所得與資本所得的相對占比 第三部:分配不均的結構 7 分配不均與集中化:初步概念 8 兩個世界 9 勞務所得的分配不均 10 資本所有權的分配不均 11 個人才能與財產繼承的長期趨勢 12 二十一世紀的全球財富不均 第四部: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規範 13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國家 14 反思累進所得稅 15 全球資本稅 16 公共債務問題 結論 誌謝 注釋 章節細目 圖表目次 基本詞彙對照 · · · · · · ()
|
再造知识结构。
给了我一个近乎完美的解释。
值得一看
大爱,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