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柳書琴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标题: 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 出版年: 2009-5 页数: 656 定价: 650 TWD 装帧: 精装 丛书: 臺灣研究叢刊 ISBN: 9789570833898 内容简介 · · · · · ·1933年成立的「台灣藝術研究會」及其機關誌《福爾摩沙》,匯育許多優秀作家,堪稱台灣日語作家最重要的文學搖籃。在東京以留學生為主的這股台灣文學運動,追溯其源頭可上溯到1920年代初期,謝春木、王白淵等人為代表人物。他們以反殖鬥爭為標的,有意無意播下的文學種子,在《福爾摩沙》時期首次吐露文學的蓓蕾,到「文聯東京支部」時期在跨域文化運動中盛開,其充滿能動性的文藝精神一直延續到文化控制嚴峻的戰爭時期。本書以獻身累積文學史重述基礎工程之一粒砂土自許,企圖從旅日作家的精神系譜、跨國左翼文藝活動之交流、戰時體制下的國族寓言、戰後初期的忠義自問等細部歷史,考究《福爾摩沙》系列作家發展蛻變的一鱗半爪,藉此為本土文化知識化的繁複工程投注一份心力。 作者简介 · · · · · ·柳書琴 清華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學術論述有《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單篇論文有〈反殖民與反現代論述的多重演繹:王白淵的泰戈爾論與甘地論〉、〈從官製到民製:自我同文主義與興亞文學〉、〈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台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的台灣讀書市場〉、〈書房夫子與斷頭雞:日據時期台灣傳統文化體系與漢文教育的崩解〉、〈《風月報》到底是誰的所有?:書房、漢文讀者階層與女性識字者〉、〈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南國文藝》的創刊〉……等多篇。另有編著《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國家台灣文學館,2006年)、《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2007年)等。 目录 · · · · ·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變調之旅 第一節、帝都的憂鬱:謝春木的變調之旅 一 前進東京 二 變革的火種 三 再會吧!東京! · · · · · ·()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變調之旅 第一節、帝都的憂鬱:謝春木的變調之旅 一 前進東京 二 變革的火種 三 再會吧!東京! 第二節、象牙塔之夢:王白淵的變調之旅 一 跛足新貴 二 藝術與革命 三 吾們青年的覺悟 第三章、荊棘之道 第一節、生命詩人:《荊棘的道路》詩篇特色 一 詩心與思想 二 詩是我思想的標誌、記錄與渣滓 三 從小我到宇宙大靈的生之探索 四 浪漫主義文藝、生命派詩人與反現代批評 第二節、印度啟示錄:王白淵的反現代與反殖民論述 一 東方的反現代批評與東方文明論 二 泰戈爾的啟示 三 甘地的啟示 四 反現代與反殖民的演繹 第三節、荊棘之道:反殖的隱喻與革命的召喚 一 分界與總括:〈標界柱〉與〈序詩〉 二 去向與歸宿的暗示:〈序〉與〈序詩〉 三 到明天:〈到明天〉、〈給印度人〉與〈佇立揚子江〉 第四章、難兄難弟 第一節、地平線的彼方:謝春木與王白淵吹奏的祖國福音 一 台灣青年與新中國的對話 二 S君及其周邊 三 荊棘叢生之里 四 地平線的彼方 第二節、同類的靈魂:王白淵及其追隨者們 一 林兌與吳坤煌 二 北師因緣 三 王白淵與「東京台灣人文化同好會」及「台灣藝術研究會」 四 不墜的王白淵魅力 五 梟的生活模式 第五章、妖魔之花 第一節、他鄉之眼:《福爾摩沙》的鄉土凝視 一 文化與鄉土:旅京青年的憂鄉意識與文化運動 二 藝術與自我:天才畫家陳植棋與台灣鄉土 三 文藝與民族:張文環的文學出發 四 台灣鄉土與民族書寫:論巫永福〈我們的創作問題〉 五 社會主義鄉土:論吳坤煌〈論台灣的鄉土文學〉 第二節、《福爾摩沙》新高峰:文聯東京支部 一 台灣文藝界的大團結與文聯使者賴明弘的東京行 二 東都文壇膝前的望鄉者:台灣藝術研究會回流的背景 三 匯流與新生:《福爾摩沙》集團的蛻變 四 文聯東京支部:台灣文藝聯盟的海外生力軍 五 支部雙柱吳坤煌、張文環及其他旅京青年的文學放浪 六 文聯東京支部的使命 第三節、台灣文學的邊緣戰鬥:跨域左翼文學運動中的旅日作家 一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支盟 二 吳坤煌、張文環與中國旅日青年的戲劇交流 (一) 、張文環與中國留日學生 (二) 、吳坤煌與日本左翼戲劇界及中國留日學生戲劇團體 三 吳坤煌與《詩精神》、《詩人》集團及左聯東京支盟的詩交流 (一) 、吳坤煌與日本左翼詩壇及中國留日學生詩人團體 (二) 、東京左翼詩壇中的吳坤煌與雷石榆 四「文聯東京支部」與「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支盟」的交流 (一) 、雷石榆、魏晉等人與《台灣文藝》 (二) 、文聯常委賴明弘拜訪郭沫若 (三) 、跨域交流活動與《台灣文藝》的活化 第四節、十年一覺東京夢:論張文環轉向小說〈父親的臉〉及改作 一 從〈父親的臉〉到〈父親的要求〉:前進東京或逆轉歸鄉? 二 「舊父之命」與「新母之愛」的雙重否定:轉向者的心靈歸宿 三 轉向思考與鄉土書寫 四 張文環與日本左翼作家平林彪吾 五 1936年旅日台灣作家被捕事件 第五節、從部落到都會:張文環〈山茶花〉與進退失據的殖民地青年男女 一 張文環的故鄉書寫與〈山茶花〉 二 文壇之曙與〈山茶花〉 三 〈山茶花〉與張文環的小說世界 四 進退失據的殖民地新世代 第六章、前進大東亞? 第一節、被動員去動員:張文環與殖民地戰時動員 一 決戰期軍事人力動員與張文環 二 張文環軍事人力動員言說的特徵 三 張文環志願兵及其他奉公言說發表的脈絡 四 年輕的指導者 第二節、活傳媒:張文環的奉公異聲 一 作家入會 二 張文環的多重身份 三 雙生,雙聲 第三節、荊棘之道繼續著:戰時文壇的認同之戰 一 1943年的一場文學論爭:糞現實主義論戰 二 王白淵隱喻:不止息的道路 三 荊棘之道:張文環四○年代的故鄉書寫與文化批判 第四節、忠義的自問:從〈地平線的燈〉論張文環的跨時代省思 一 《滾地郎》第二部曲:遺稿〈地平線的燈〉 二 跨時代的台灣知識階層:〈地平線的燈〉的書寫主題 三 文學遺囑與歷史自白:論忠義與節操 第七章、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 一、張文環親友故舊訪談(張鈗漢、張孝宗、鍾逸人、林番) 二、張文環研究文獻 三、張文環生平寫作年表 四、張文環先生晚年手稿表 索引 · · · · · · () |
一种宝贵的积累!
内容还是很好的
这本书内容不错,推荐大家购买观看
有点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