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兵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2-7 页数: 399 定价: 65.00元 ISBN: 9787101084030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是曹兵武的考古学文集。全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有味的考古家上下求索的甘苦,感受黄土层下木石铜铁的冰凉,重温古代文明幽怨温暖的余光,共同探索人类文化的命运。 考古学就是用不断更新的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重看旧东西,同样的古代会因此而常看常新,会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知识。这也是考古学万变不离其宗的进步路径。我们永远不可能将所有古代的遗存挖完,也永远不可能从地下挖出一个真正的过去。过去存在于资料也存在于方法中,过去是一个被不断接近的过程,是一个被不断深化的认识。 作者简介 · · · · · ·曹兵武,男,1966年生。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部毕业,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工作,从事过水下考古、田野考古、环境考古、文博管理、编辑等不同的职业。是我国首位环境考古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参加过多处考古发掘及环境考古田野调查工作;主持翻译引进新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主持多项国家级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课题研究。译、著、主编多部学术著作,如《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与文化》、《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考古•文明•思想:大考古》、《记忆现场与文化殿堂:我们时代的博物馆》、《博物馆观察》、《踏古寻幽》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 · · · · ·第一部分 探寻穿越时空的考古透镜为什么考古? 证明一点什么与考古学的异化 凿穿黑暗 考古学与文化——略谈考古学核心理论体系及其文化意义 考古学的历史——闲谈几部关于考古学史的著述 · · · · · ·() 第一部分 探寻穿越时空的考古透镜 为什么考古? 证明一点什么与考古学的异化 凿穿黑暗 考古学与文化——略谈考古学核心理论体系及其文化意义 考古学的历史——闲谈几部关于考古学史的著述 考古学•知识动力学•知识现象学 考古学的考古: 另一种知识考古学 物质文化与文化: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模式 小议考古学与美术史 学术语汇与考古知识的进步 江西进贤李渡酒厂作坊与作为方法的考古学 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兼谈考古学的定位及其阶段性 “考古学的定位”:开栏的话——暨“考古学的定位”学术研讨会综述 当代科技与考古学——多重视野下的人类古代 谈考古学研究范围的扩展问题 当前中国考古学与环境考古学 聚落考古学中的环境考古研究问题 关于考古发掘中的大面积揭露 美国考古学中的民族学传统 第二部分 考古与大众 分享探索——抚仙湖水下考古现场直播观感 考古发现与人类知识进步——兼谈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与考古知识普及 考古学进步的社会环境琐谈 考古学诞生阶段的三大动力 考古学与大众 让考古真正成为人民的事业 资料•信息•知识•思想——由专家考古学到公共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问题 考古人的节日——国内外考古评奖纵横谈 考古发掘报告三题 考古学知识普及二题 第三部分 探古拾零 深入黄土地 刍议考古发掘与考古发现 发现与探索——重读《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 城市考古所的机遇与使命——从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成立说起 苏秉琦先生的遗产 宁可废于都,不愿归于田 树状进化: 蠡猜人类起源与文化变迁 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 二十世纪的世界考古 当代考古学的视野: 世界考古联盟与世界考古大会 第四部分 考古圈内的书•人•事 我与张光直先生的人缘和书缘 考古学的灵魂——张光直先生《考古学:关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译后记 班村发掘之缘起——怀念俞伟超先生的一段往事 如对先生——读《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 考古和考古学——评巴恩当代学术入门之《考古学》 让垃圾唱歌—一读《垃圾之歌: 垃圾的考古学研究》 别拿古代来忽悠——盗墓乃至古代题材艺术作品的若干批评∕28r 思考•回忆•考古——读《考古学思想史》 中国考古拥抱世界: 考古翻译的三个阶段 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读《手铲释天书》 早期中国研究的集大成者——李学勤及《中国古史寻证》 周昆叔先生《花粉分析与环境考古》跋 《考古•文明•思想:大考古》选编者言 《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自序 第五部分 考古问学 后记 · · · · · · () |
还没看
历史开始于人创造神,终结于人成为神
听说很久,却一直没有看的一本书
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