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隆獻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 原作名: 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8 出版年: 2012-12-8 页数: 408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國思想史研究叢書 ISBN: 9789860346282 内容简介 · · · · · ·《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一書探討先秦至唐代的「復仇觀」,為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之研究,作者李隆獻教授運用經傳、史書、經生之詮釋、儒士之論述,以及古注、類書、地志、冥界小說等資料,透過歷時性考察,兼採宏觀與微觀方式,省察傳統「五倫復仇觀」的源起及其歷代境況與嬗變之跡,探索復仇觀在人類演進過程中的社會、文化意涵,並與不同文化的復仇觀相互映照。全書涉及復仇理論、復仇風氣、復仇現象、復仇觀及其嬗變、復仇觀與法律的互涉、禮法衝突、鬼靈復仇等,乃當前探討復仇觀視野較為多元、全面的專著。 全書共分六大章:壹、〈「五倫復仇觀」的源起與嬗變〉,以先秦至漢代─復仇觀確立的關鍵時期─的儒家經典為探討對象,追溯、分析此一觀念的起源與確立過程。中國的復仇觀因儒家思想的影響,逐漸發展為超越血緣復仇的「五倫復仇觀」。再次就不同時代的儒家經典,考察其對復... 作者简介 · · · · · ·李隆獻 臺灣彰化人,1953年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指導教授為張以仁先生。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師、副教授,現任該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專長為經學、史學、敘事學、觀念史、禮俗、文化、現代小說。著有《晉文公復國定霸考》、《晉史蠡探――以兵制與人事為重心》、《經學通論(修訂本)》(合著)、《群經概說》(合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合著)等,及學術論文數十篇。近十餘年來研究論題聚焦於兩方面:一為「復仇觀」,撰有論文十六篇,結集為《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編》、《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宋元明清編》二書;一為「先秦兩漢歷史敘事」,撰有論文十餘篇。 目录 · · · · · ·自序壹、「五倫復仇觀」的源起與嬗變 一、「報」與「報仇」關係試探 二、復仇觀的起源及其形成社會/文化意義的推測 三、儒家的復仇觀 四、《春秋》三《傳》的復仇觀 · · · · · ·() 自序 壹、「五倫復仇觀」的源起與嬗變 一、「報」與「報仇」關係試探 二、復仇觀的起源及其形成社會/文化意義的推測 三、儒家的復仇觀 四、《春秋》三《傳》的復仇觀 五、餘論:西方復仇觀管窺 六、結論 貳、先秦至唐代復仇型態的省察與詮釋 一、前言 二、復仇動機的省察 三、復仇對象的省察 四、復仇方式的省察 五、地方官吏對復仇的態度 六、中央政府對復仇的態度 七、時人/史傳對復仇的評價 八、結論 參、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重探 一、問題的提出與資料的處理 二、「公羊復仇理論導致兩漢復仇盛行」說的省察 三、「取義不取事與春秋決獄導致兩漢盛行復仇」說的省察 四、兩漢復仇現象/原因的省察 五、結論 附錄 肆、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一、研究材料與研究取向 二、兩漢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三、東漢末至曹魏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四、兩晉南北朝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五、結論 伍、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的互涉 一、研究材料與前賢研究述略 二、隋代復仇事例及其與法律的互涉 三、唐代復仇事例述略與關鍵案例的省察 四、《唐律》復仇相關律令的省察 五、結語 陸、先秦至唐代鬼靈復仇的省察與詮釋 一、研究材料與研究立場 二、「鬼」、「鬼靈信仰」與「鬼靈復仇」 三、鬼靈復仇的濫觴:先秦兩漢鬼靈復仇的省察 四、鬼靈復仇的高峰:魏晉南北朝鬼靈復仇的省察 五、鬼靈復仇的轉折:唐代鬼靈復仇的省察 六、結論 附錄、日本復仇觀管窺──以古典文學為重心 一、日本復仇觀述略 二、日本復仇觀的起源─ 「記/紀」記載的日本古代復仇事件與復仇觀 三、平安時代的復仇觀─「御靈」與「怨靈」/「生靈」復仇 四、中世紀復仇觀的開展─曾我兄弟的復仇譚 五、江戶時代復仇觀的爭議─復仇的巔峰與終結 六、結語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 · · · · · () |
还没看
希望不会让我失望。
值得一看。挺有意思的。
看完,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