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洪宏 出版年: 2008-9 页数: 244 定价: 25.00元 ISBN: 9787106029661 内容简介 · · · · · ·《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讲述了苏联电影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理想追求及成长历程,已是不争的事实,苏联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尤其是建国后“十七年”的电影创作,则更是因缘际会,情德交融,谊切苔岑。 目录 · · · · · ·序言前言 第一章 苏联影响与“十七年”电影的创造机制 一、“人民电影”与“人民美学”:中、苏电影的相同本质 二、中、苏电影的思想、艺术差异 三、苏联影响与“十七年”“人民电影”的创造机制 · · · · ·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苏联影响与“十七年”电影的创造机制 一、“人民电影”与“人民美学”:中、苏电影的相同本质 二、中、苏电影的思想、艺术差异 三、苏联影响与“十七年”“人民电影”的创造机制 四、苏联影响与“十七年”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第二章 苏联影响与“十七年”电影的多重外来影响源 一、苏联影响:“同向对应”与“逆向错位” 二、50年代:“日丹诺夫主义”与“解冻”思潮 三、“文革”前的60年代:人道主义与“日丹诺夫主义” 四、“十七年”电影与其他世界电影潮流 第三章 “十七年”电影剧作理论与苏联影响 一、“电影剧本是影片的基础” 二、电影剧本的“文学性”与“电影性” 三、电影剧本创作的目的、任务与方法 四、电影剧本的编剧技法 第四章 “十七年”电影艺术特性理论与苏联影响 一、电影特性之一:大众性 二、电影特性之二:综合性 三、电影特性之三:视觉形象性 四、电影特性之四:蒙太奇 第五章 “革命化”叙事与历史的重塑——“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与苏联影响 一、何谓“革命历史题材” 二、“革命化”叙事与历史的重塑 三、英雄形象创造:群像勾勒、性格化与理想化 四、苏联“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正面影响的整体性缺失 第六章 对现实的讽刺与歌颂——“十七年”现实题材喜剧电影与苏联影响 一、“十七年”主流喜剧电影观念:强调歌颂、忌讳讽刺 二、讽刺喜剧:“干预生活”与批判意识的觉醒 三、“歌颂性喜剧”:歌颂现实与“革命的理想主义” 四、“十七年”喜剧精神的衰落与“无冲突论”影响 第七章 “忠实于原著”与意识形态再创造——“十七年”文学名著改编影片与苏联影响 一、名著改编:“十七年”电影对文学性和文学价值的追求 二、“忠实于原著”:从“再现”到“意识形态再创造” 三、“十七年”名著改编实践与苏联影响 四、名著改编艺术个性的缺乏与苏联影响源的选择 第八章 失衡的银幕:在政治与审美之间——“十七年”电影的银幕美学与苏联影响 一、近景、特写镜头与“富有阶级特征的脸” 二、“十七年”电影的画面构图与“苏联镜头” 三、“十七年”银幕的蒙太奇美学与苏联影响 四、“十七年”银幕美学的缺失与苏联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感觉真是不错。
又买了一次
让人叹为观止。
现在终于有机会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