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建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对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反应1912-1922 出版年: 2013-3 页数: 308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近代中国研究青年学者书系 ISBN: 9787509742952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针对以往北洋外交史研究侧重于政府外交层面,忽略国民外交、公众舆论、社会精英等非政府因素之情况,在关注北洋政府对外交事务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将这一时期兴起的大量国民外交团体、社会精英以及公众舆论对政府外交的影响纳入研究范畴,重点探讨从1914年一战爆发至1922 作者简介 · · · · · ·马建标,1979年生,安徽省利辛县人。2008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回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担任讲师。代表论文:《谣言与外交:华盛顿会议前“鲁案直接交涉”初探》(《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民族主义旗号下的多方政争: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学生与国家:五四学生的集体认同及政治转向》(《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等。出版译著《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上海三联书店,2008)。 目录 · · · · · ·绪论第一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第二章 中国对欧战的反应 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新力量 第四章 民族精英对主权的关注 第五章 民族运动的两面性 · · · · · ·() 绪论 第一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第二章 中国对欧战的反应 第三章 民族主义的新力量 第四章 民族精英对主权的关注 第五章 民族运动的两面性 第六章 国际共管阴影下的挤兑风潮 第七章 走向世界的新国民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 |
讲的特别好
细腻厚实
提供了很多清晰的论点
看以后要不要多看几遍,慢慢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