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暮辉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一个80后的美日文化观察 出版年: 2013-1 页数: 244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2059125 内容简介 · · · · · ·《东张西望》作者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记录下在美国、日本留学期间以及在凤凰卫视和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工作期间对于异国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东张西望》体裁为文化随笔,可读性较强。本书展现了80后一代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对国际事务的驳议、评论,并非浮光掠影式的“点到为止”,而是上升为文化、制度的思考。本书堪称一部写给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年轻知识精英的读物,能够帮助年轻一代人更为成熟和理性地看待世界! 外媒“主观臆测”VS中国“政治企图”、日本政治的死穴、“知日”的价值、日本前自卫舰队司令官现身说法、美日同盟“多元化微调”、日本“料亭政治”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 · · · · ·张暮辉,笔名木灰,北京大学毕业,在学期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换留学,后获美国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获得东亚研究硕士学位。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凤凰卫视资讯台工作,参与国际时政新闻采编。其间在《联合早报》《环球时报》《国际先驱导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时评文章,以笔名“木灰”开设时评博客,多篇文章被广泛转载。 2011年9月,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在韩国首尔成立。成功应聘成为秘书处第一批骨干成员,司职政治项目官员。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接受韩国KBS电视台专访,成为KBS专题纪录片《新中国人传》主角之一。 目录 · · · · · ·图书推荐/001序言: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东西并蓄/001 自 序/001 上篇 从未名湖到查尔斯河——象牙塔中的修炼/001 引 文/003 一、当哈佛邂逅东亚/005 · · · · · ·() 图书推荐/001 序言:中国的现代化需要东西并蓄/001 自 序/001 上篇 从未名湖到查尔斯河——象牙塔中的修炼/001 引 文/003 一、当哈佛邂逅东亚/005 缘起中国石碑/005 “三驾马车”/007 东亚的热度——在哈佛听讲座/012 三十年之“怪现象”/013 “知华”的哈佛学派/015 二、书中亦有外交存——素描哈佛东亚人/019 结构失衡的留学生群体/019 华人学生的“亲美化”倾向/022 台湾篇:“和而不同”的两岸关系/025 日本篇:亲美派政客的“青训营”/028 用意深远的访问学者策略/031 三、三所学校、三个国家、三种文化/036 “讨论课”(seminar course)/036 美式“Talk”和日式“相谈”/039 中国学生为何不善提问?/043 Presentation艺术/046 “国际化”之日本篇——从排外到开放的尝试/048 “国际化”之美国篇——“多样化”理念/051 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服务功能/053 美国大学的“视频申请”与中国大学的“校长推荐”/057 学生就业服务/059 The Game与“早庆战”/062 四、通往辉煌之路——哈佛的组织艺术/067 生财之道/067 校友会——人脉集散地/070 校友会的人情味/071 美国大学的贫富差距——应该捐款给哈佛吗?/074 从哈佛的校友捐赠看陈光标的“慈善”/076 五、朝花夕拾/080 哈佛大学校长写给普通学生的信/080 考前“裸奔节”/085 帐篷文化/087 办事效率不高的事务机构/089 中国学生体质的差距/091 美国的健身房文化/093 中篇 东瀛采风、西洋志略——社会文化观感记/097 引 文/099 六、走马观花——从东京到波士顿/100 中日韩三国哪国的留学生最富?/100 为何海外中国游客缺乏公共意识?/102 Red Sox(红袜棒球队)/104 年度词汇的韵味/108 从价格标签看文化质感/110 七、未读千卷书,却行万里路/113 得克萨斯游记(一)——休闲的西部牛仔/113 得克萨斯游记(二)——何谓“保守”?何谓“自由”?/116 蹩脚的公共交通——美国人的“出行难”/118 铁路建设和美国人的“小政府”理念/121 租车行美国/123 手机与留学生活/127 八、东洋景,西洋镜/131 美国人的“使命感”和全球视野/131 美国人的“度假”和中国人的“旅游”/134 美国人的“Network”和中国人的“关系”/137 中国的乞丐和美国的流浪汉/139 孔子学院的扩张发展/143 中国博士“吻瘫”了谁?/146 九、从“黄祸”到亚裔/149 华人的“洋名癖”/149 人口普查和“公民意识”/152 海外中国城透视(一)——走向衰落的唐人街/158 海外中国城透视(二)——中国城的分化和变迁/158 中国城透视(三)——夹在中美之间的“中国城”/161 下篇 樱花林中、星条旗下——国际时政观察录/165 引 文/167 十、美日选举杂记/168 日本政治的死穴——魅力型统治缺失/168 日本年轻一代的“政治冷淡”/171 日本的“愤青”政党——幸福实现党/173 “政权交代”后民主党的前景和困境/177 美国的选举热情——低投票率的尴尬/181 美国的选举热情——生活中的政治参与/184 选举战场:日本街头和美国大学讲坛/186 十一、亚洲人,亚洲事/189 “料亭政治”的前世今生/189 祸从口出的政客“失言”/193 日本壮大的知华派/195 日本人的对华观——“好感度”与“关注度”/198 转轨中的日美同盟——听日本海军司令的演讲/200 新中国同龄人的“左派”情怀/204 “中国崛起”语境下的社会苦难与人文关怀/213 后 记/220 · · · · · · () |
很接中国地气
很好的一本书,大力推荐这本书
急躁不得!
好看,经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