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桑兵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近代中日关系史论 出版年: 2015-5-1 页数: 410 定价: CNY 5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桑兵作品 ISBN: 9787549564095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中日关系的十余篇专题论文,《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围绕中日两国地位发生变化、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发生逆转之开端展开一系列考证;《“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回溯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的首次正式联合,考察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对于中日关系的认 识的变化和尝试联合的努力;《辛亥时期的变政与日本》进一步分析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到二十年就开始占据东亚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日本“东学”,是如何深入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与制度的转型;《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透过梳理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的发展,重新审视两次战争之间中日之间既冲突摩擦又交流互渗的稳定期;此外,作者还分别以梁启超、戴季陶、孙中山等个案为例,分析了戊戌辛亥之间,在国际格局和两国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日态度的发展和变化脉络,丰富了我们对于日本在近代中国知识与... 作者简介 · · · · ·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目录 · · · · · ·第一章 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第一节 问题与取向 第二节 史料的整理与解读 第三节 并非多余的话 第二章 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 第一节 旧说之疑 · · · · · ·() 第一章 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第一节 问题与取向 第二节 史料的整理与解读 第三节 并非多余的话 第二章 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 第一节 旧说之疑 第二节 新说之据 第三章 “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 第一节 日本对华团体与上海亚细亚协会的渊源 第二节 东亚同文会成为主导 第三节 中日民间同盟的影响及其局限 第四章 辛亥时期的变政与日本 第一节 游学与游历 第二节 东学的笼罩 第三节 变化未必是进化 第四节 中、东、西学的异同 第五章 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 第一节 发展概况与类型 第二节 功能与趋向 第三节 影响中日关系 第六章 戴季陶日本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了解与警惕 第二节 日本正吾人当头第一大敌 第三节 转向中日提携 第四节 《日本论》的形成与局限 第七章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 第一节 排日移民法案的由来 第二节 日本的反应 第三节 日本以外的反应 第四节 孙中山对日态度的变化 第五节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反响—以台湾为例 第八章 解读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演讲的真意 第一节 思想的历史 第二节 搜群籍以参圣言 第三节 取事实以证言论 第四节 一面之词与四面看山 第五节 孙中山进京的反应 第六节 鉴古而知今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 第一节 指导平津新闻 第二节 华北文化教育协会 第三节 组织文史杂志 附 录 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 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 《中和月刊》解说 后 记 人名索引 征引文献 · · · · · · () |
结合当下分析得也通俗明了易懂
一如既往地 好看
这是需要耐心
超爱他,都要买来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