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txt,chm,pdf,epub,mobi下载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苏状 出版年: 2013-7 页数: 278 定价: 25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9098457 内容简介 · · · · · ·林语堂先生说:“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闲,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浪漫传统,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其一方面指示着儒道禅的最高人生境界,是文人的一种审美人格;同时又标示着闲暇自由的现实文化活动,是文人的一种审美生活。与其他美学范畴比较,闲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于艺术审美中,更重要的是体现于文化审美中。本书立足范畴研究视角,运用文化美学研究方法,系统的探求闲之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人生意义,并以之鉴照当代休闲。 作者简介 · · · · · ·苏状,1978年生,辽宁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目录 · · · · · ·目录引论 一 字形字义之源 二 体用存在之维 三 内涵精神之质 · · · · · ·() 目录 引论 一 字形字义之源 二 体用存在之维 三 内涵精神之质 四 审美艺术之联 五 传统范畴之列 六 文化美学之域 第一章 先秦:闲作为人生境界和生活方式之奠定 第一节 “大知闲闲”——道家对世俗功利“无而超之”的精神自然之闲 一、“知闲”:无事化与精神自然 二、有闲人格模式:“逸”之闲 三、有闲审美人生范式:“闲游”与“濠梁之乐” 第二节 “乐乐”——儒家对礼“有而高之”的道德自然之闲 一、“乐乐”:情感化与道德自然 二、闲之人格模式:“雅”之闲 三、有闲审美人生范式:“游艺”与“舞雩之乐” 第三节 乐道“闲居” 一、道家“修德就闲” 二、儒家“闲居”以“求其志” 三、两种“闲居”文化的融合及其后世发展 第二章 汉魏晋南北朝:闲作为审美意识之确立和审美艺术实践之展开 第一节 情之“闲”:“闲”作为文人审美意识之确立 一、广义之闲暇“深情” 二、狭义之男女“正情” 第二节 “闲业”与审美艺术实践 一、“正业”之余 二、“文以艺业” 第三节 “入兴贵闲”:“闲”之为艺术创造 第三章 唐宋元:闲作为审美人格之完成和审美艺术品评之成熟 第一节 意、味之“闲”:“闲”作为文人审美人格之完成 一、“息得心源到处闲”与“心闲不为管弦乐”:法、理之“闲” 二、“闲意不在远”与“闲中有味君知否”:意、味之“闲” 第二节 “闲谈”、“闲话”、“闲评”与审美艺术评论 一、文化闲论 二、艺术闲谈 第三节 “孤云生远”:“闲”之为艺术品格 第四章 明清:闲作为世俗审美生活之表现与艺术体法之提倡 第一节 趣之“闲”:“闲”作为文人之世俗审美情调 一、身闲之世俗转向 二、闲趣之审美提升 第二节 “闲赏”与审美生活 一、“闲赏”之“闲”:对象上的世俗生活性 二、“闲赏”之“赏”:范式上于感官形式中见雅趣的现代审美性 第三节 “闲文”、“闲笔”:“闲”之为艺术体法 一、“适趣闲文” 二、“闲心细笔” 第五章 闲作为子范畴之审美意义研究 第一节 “闲静”范畴序列与静和素淡之审美心胸 一、从“闲静”到“安闲” 二、静和素淡之审美心胸 第二节 “闲丽”、“闲雅”范畴序列与“有为而自然”之审美品格 一、“闲丽”与“闲雅”:若即若离的审美张力 二、“有为而自然”:艺术声色体调之审美品评 第三节 “闲旷”、“闲逸”范畴序列与“无为而自由”之审美品格 一、“闲旷”与“闲逸”:从超脱之“境”到超脱之“意” 二、“无为而自由”:艺术意境风格之审美品评 余论 “闲暇”范畴序列与现代休闲 一 身闲层次和时间体制:“闲暇”范畴序列 二 古代“休闲”向现代转换的可能 三 现代休闲的文化反思与审美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新书,看看后追评
很好的一本书,大力推荐这本书
很有趣
这本书我在大学时看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