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中国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艾绍强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副标题: 永远的敦煌 出版年: 2008-4 页数: 234 定价: 42.00元 ISBN: 9787500840343
内容简介 · · · · · ·编辑推荐 世界知道了一个湮没了将近千年的地名:敦煌莫高窟!学术界多了一门许多人赖以为生的学问:敦煌学! 谁发现的敦煌? 1900年不过是一个时间点,根本没有任何学术上的意义。是一种脸面的需要,我们隆重地纪念那一年1907年,是一个伤痛的年份,我们悄悄地遗忘。 但是,敦煌真的可以永远吗?我们不得而知。 内容简介 历史上的敦煌,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进入20世纪,随着敦煌藏经洞的大发现,敦煌石窟艺术及文物价值获得高度的认可和重视,敦煌遗书受到国际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敦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来客,敦煌又在古丝绸之路崛起。 敦煌是人类的敦煌,文化的敦煌,艺术的敦煌,神奇的敦煌,永远的敦煌。这本《永远的敦煌》旨在通过对敦煌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旅游发展的介绍,为广大中外游客提供一个了解敦煌的窗口,使...
编辑推荐 世界知道了一个湮没了将近千年的地名:敦煌莫高窟!学术界多了一门许多人赖以为生的学问:敦煌学! 谁发现的敦煌? 1900年不过是一个时间点,根本没有任何学术上的意义。是一种脸面的需要,我们隆重地纪念那一年1907年,是一个伤痛的年份,我们悄悄地遗忘。 但是,敦煌真的可以永远吗?我们不得而知。 内容简介 历史上的敦煌,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进入20世纪,随着敦煌藏经洞的大发现,敦煌石窟艺术及文物价值获得高度的认可和重视,敦煌遗书受到国际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敦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来客,敦煌又在古丝绸之路崛起。 敦煌是人类的敦煌,文化的敦煌,艺术的敦煌,神奇的敦煌,永远的敦煌。这本《永远的敦煌》旨在通过对敦煌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旅游发展的介绍,为广大中外游客提供一个了解敦煌的窗口,使大家更加了解敦煌,关注敦煌,携手共建敦煌的美好明天。 目录 生于水或将死于水 水孕育出大敦煌 因为马而成就了敦煌 华戎所交一都会 “神圣”的金光闪耀之地 生生不息的凿窟塑佛 数量惊人的佛教壁画 让人想拉手的佛像 飞天是敦煌的名片 壁画上的生活场景 人工临摹壁画还有必要吗 古代的画师怎么画 绘画寻根敦煌 画师多无名 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轰动一时 张大千破坏了敦煌壁画了吗? 王圆箓打开一个大宝窟 藏经洞之谜 真是“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佛教传统的敦煌 遗书里的敦煌世俗生活 别样的文学史 从研究所到研究院 什么是莫高窟最大的敌人 敦煌或将死于水 永远的敦煌 书摘插图 生于水或将死于水 尽管去了三次敦煌,但是我没有去看过著名的月牙泉——因为不想破坏心中的美好,不想失望。但是下一次去敦煌时,一定要去看看月牙泉——我不想等到有生之年去一个沙窝边凭吊曾经的一泓神泉! 毫无疑问,敦煌莫高窟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当然,我们也毫不怀疑这个伟大存在也会有消亡的一天。从最晚的西夏壁画开始算,那些保存到现在的珍宝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更不用说那些南北朝、隋唐的壁画雕塑,全都在千年以上。泥土塑造、颜料绘制、纸张书写的东西,能够保存这么长久,我们真该感谢造化之功。 从历史记载到考古发现证明,数千年来敦煌一带干旱少雨多风沙的气候特征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可以说是水孕育了敦煌,因为有了敦煌绿洲,才逐渐形成了敦煌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军事重镇、商旅大埠、佛教圣地。这也造就了莫高窟这个伟大的存在。 但是,水对于敦煌来说又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矛盾。因为人口增加,开采过度,敦煌的水现在已经开始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地面干渴,连地下也干枯了。没有了水哪还会有生命?尽管有人不断地呼喊敦煌会变为第二个楼兰,但这个声音又有多少人听见了呢? 敦煌害怕没有水,莫高窟却怕水。许多衰老变质乃至消失的壁画,最主要的是因为有水的侵蚀,但是洞窟里的水从哪里来,至今仍然搞不清楚。清楚的是,大量涌入洞窟的人群呼出的水汽,长时间足以毁掉壁画。 敦煌因水而生,也许有一天敦煌会因为水而死,这是一种宿命。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但是人们还在不懈地努力,利用一切手段,尽可能地延长那些稀世之宝的寿命。只要尽力了,我们的后人会理解的。 ……
作者简介 · · · · · ·艾绍强,生于1965年元旦,陕西米脂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从事地方志编纂、高中语文教师、杂志文字编辑、报纸摄影记者等职业;曾在《女友》、《华商报》、《北京纪律》、《中国文艺家》等媒体就职,现为《华夏地理》主笔。写文章,也拍照片,撰写和拍摄了大量报道,纪实类作品。
|
很好的一本书,大力推荐这本书
可能我道行比较浅,一时半会还真的无法消化
历史开始于人创造神,终结于人成为神
精品!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