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小强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郭沫若历史剧研究 出版年: 2014-11 页数: 244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146682 内容简介 · · · · · ·《面向历史的心灵救赎:郭沫若历史剧研究》主要从“内部”动力学视角对郭沫若的历史剧进行研究。郭沫若坚信文艺由“内部”发生,其真谛在于表现。这一认识贯穿于其史剧创作实践。 作者简介 · · · · · ·王小强,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文艺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和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研究。在《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出版过学术专著《中国文论:创新与重建》(两人合著),论文曾经获得过教育部奖励,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主持过多项市厅级研究项目。 目录 · · · · · ·导论一 研究契机 二 郭沫若史剧研究述评 (一)史剧研究的文艺社会学批评模式 (二)关于史剧的审美批评和研究 (三)历史题材处理问题的批评与研究 · · · · · ·() 导论 一 研究契机 二 郭沫若史剧研究述评 (一)史剧研究的文艺社会学批评模式 (二)关于史剧的审美批评和研究 (三)历史题材处理问题的批评与研究 三 理论背景及研究途径 第一章 个性解放浪潮中“内部”情绪的艺术凝结:20年代史剧创作 一 孤傲诗人的内在压抑与超越 (一)早期生活的“内部”沉淀与人格生成 (二)“内部”超越性追求与“泛神论”思想体系建构 (三)“内部”规定模式:早期诗学追求 二 早期史剧情绪表现的艺术世界 (一)史剧的界定 (二)史与诗的思考 (三)早期史剧中的情绪世界 (四)早期史剧的形式探索 (五)早期史剧的评价问题 第二章 民族救亡中生命激情的历史回响:抗战时期史剧创作 一 郭沫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变及其抗战史剧探索概况 (一)郭沫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变 (二)文艺观的发展与变化 (三)抗战史剧探索概况 二 抗战史剧题材处理的原则 (一)题材处理的历史优先性原则 (二)题材处理的隐喻性原则 (三)题材处理的情感体验性原则 三 抗战史剧的人物性格塑造 (一)史剧人物塑造的方法和原则 (二)史剧人物类型化 (三)文化英雄——抗战史剧中的典范形象 四 抗战史剧的形式追求 (一)悲剧形式的选择及其文化价值含蕴 (二)史剧的语言要素及技巧运用 (三)史剧情节要素的把握及美学追求 第三章 新社会文化认同中的翻案颂歌:新中国成立后史剧创作 一 新中国社会文化认同中的艺术功利追求 (一)人民本位思想与新中国社会文化的认同 (二)对毛泽东的领袖崇拜 (三)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危机 (四)做“人民大众的扬雄”:文艺活动的政治功利性追求 二 “翻案”与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史剧的艺术追求 (一)新中国成立后史剧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二)新中国成立后史剧人物的创造 (三)严肃喜剧(悲喜剧):新中国成立后史剧形式的探索与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还行。。。
买来学习
从演化的角度入手
很好。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