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尼采 出版社: 大家出版社 原作名: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译者:趙千帆 出版年: 2017-4-12 页数: 280 定价: 350 NTD 装帧: 精装 ISBN: 9789869420693 内容简介 · · · · · ·揚棄身為奴隸的道德以及對強者的忌恨; 在無神的宮殿,寫下自己的神話。 在「重估一切價值」的旗幟下,尼采對西方的道德信仰展開了系譜學的研究,強烈地要求讀者對既有的道德系統展開價值的批判──這些「價值」的價值本身首先必須被質問;過去那些神聖不可挑戰的,都是有待重估的。 對尼采而言,西方哲學中的道德主體其實是怨恨者的自我想像,所謂的嫉惡揚善,不過是對自身無能的掩飾,並在這些遮掩之下苟且度日。怨恨之人構想出了「邪惡的敵人」、「惡人」,又設想出一個「善人」作為對立方,也就是──他自己。 然而── 期待一隻不凶猛的老鷹 就和指望羔羊不表現為羔羊 一樣地 荒 謬 可 笑 尼采區分了奴隸的道德和高貴的道德,也就是弱者的道德和強者的道德。尼采認為基督教把人類變得軟弱、柔順、認命、謙遜和消極頹唐,因此是一種有毒的道德體系,表現出來的是對生命本身的敵意、忌厭。 於是...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簡介 尼采 尼采曾說,「有些人是死後才得以誕生的」,他自認屬於他的時代在他生前尚未到來。他的這句話不僅說明了自己的命運,彷彿更預言了他對後世的影響。 雖然尼采從未試圖建立任何哲學體系,但他犀利的文字卻如投槍一般,往往直擊人們的內心,宛如當頭棒喝。他就像一面鏡子,甚至是一面放大鏡,可以映照、放大人們內心深處的焦慮,不斷地要求人們思考當前的生命處境,正面迎向世界的挑戰。 他所留下的著作並非為此時、此地而發,弔詭的是――這完全無礙於今日讀者將其視為同時代的偉大作家。 譯者簡介 趙千帆 福建侯官人,浙江大學哲學博士,2008年德國洪堡總理獎學金獲得者,先後訪學於德國漢堡大學、柏林洪堡大學。自2005年起任教於上海同濟大學哲學系,研究領域爲德國哲學和美學,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和尼采的翻譯與研究。 目录 · · · · · ·尚未界定的自由──《論道德的系譜》導讀╱趙千帆序言 第一篇 「善和惡」,「好和壞」 第二篇 「虧欠」、「壞良知」及與此相關者 第三篇 苦修理想 意味著什麼? 譯者後記 · · · · · ·() 尚未界定的自由──《論道德的系譜》導讀╱趙千帆 序言 第一篇 「善和惡」,「好和壞」 第二篇 「虧欠」、「壞良知」及與此相關者 第三篇 苦修理想 意味著什麼? 譯者後記 附錄 · · · · · · () |
新的思想领悟!
已经快没心情看了,凑合看吧.
比较容易理解。
很不错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