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法)玛丽-莫尼克•罗宾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睿 副标题: 谁,如何,在我们的餐盘里“下毒”? 原作名: NOTRE POISON QUOTIDIEN La responsabilité de l’industrie chimique dans l’épidémie des maladies chroniques 译者:黄琰 出版年: 2013-12-1 页数: 39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117884 内容简介 · · · · · ·10个国家, 17个化学产品评估机构, 31位科学家, 50多次个人访谈, 大量独家资料, 法国著名独立纪录片女导演、法语国家最高新闻奖得主玛丽-莫尼克•罗宾, 通过一线深入调查食品安全问题,如实告诉我们: 谁,如何,在我们的餐盘里下毒? 《毒从口入》采用纪实手法,调查翔实,笔触尖锐。以大量第一手事实和数据为依据,追踪现象的来龙去脉,层层深入,直指西方食品工业链的结构性弊端,填补了同类调查对食品工业体制结构性问题探索的空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简介 · · · · · ·玛丽-莫尼克•罗宾,法国著名独立纪录片女导演、记者,擅长处理令人震撼的敏感题材,1995年获得法语国家最高新闻奖阿尔贝•隆德雷斯奖(Albert Londres Prize)。2008年3月,她导演的纪录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获得蕾切尔•卡森奖(Rachel Carso n Prize)与环境媒体奖(Umwelt-Medienpreis)等多项大奖。《毒从口入:谁,如何,在我们的餐盘里“下毒”?》是继《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之后的又一力作。 目录 · · · · · ·前言:知识就是力量 / 001第一部分 农药即为毒药 / 001 第一章 反对农药的集会和斗争 / 003 “绿色革命”的“美好承诺” / 004 吕费克倡议与农药致病的悲剧 / 005 农药中毒的受害者 / 007 · · · · · ·() 前言:知识就是力量 / 001 第一部分 农药即为毒药 / 001 第一章 反对农药的集会和斗争 / 003 “绿色革命”的“美好承诺” / 004 吕费克倡议与农药致病的悲剧 / 005 农药中毒的受害者 / 007 受害农民的斗争 / 011 农药生产商的“眼中钉” / 013 漫长的诉讼 / 016 第二章 农业中的化学武器 / 019 从“害虫杀手”到“植物保护产品” / 019 从生化武器研究到农药生产 / 021 如何衡量毒药的毒性 / 024 滴滴涕与工业时代的开端 / 027 橙剂,惊人的死亡之雨 / 030 第三章 “致死的长生不老药” / 033 《寂静的春天》,卡森的斗争 / 033 “毒药链” / 035 鸟儿的沉默 / 037 美国企业的傲慢和否认 / 039 农药,“第三世界的毒药” / 041 智利的中毒者 / 044 被农药二级灼伤的智利女工 / 046 无法进行的预防 / 048 “植保态度”——法国农药毒素监控网 / 050 第四章 农药导致的疾病 / 052 一手遮天的农业合作社 / 053 农药慢性中毒:一个地狱般的陷阱 / 055 一起苯中毒案例 / 058 以一敌百,农民的坚强抗争 / 061 “在太平间里清点病人和死者” / 063 不可能存在的证据 / 065 第五章 农药和癌症:同步研究 / 068 孟山都的报酬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069 流行病学者的艰难工作 / 071 关于农药对癌症作用的同步研究 / 074 骨癌和脑癌:农民为首要受害者 / 076 美国大型《农业健康研究》令人担忧的结果 / 080 等待AGRICAN,研究农业界的癌症 / 081 第六章 农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难以遏制的增长 / 084 帕金森病与农药高巧中毒案例 / 084 引发帕金森病的毒素和有毒产品 / 087 帕金森,农业工业化的疾病 / 089 农药瞄不准目标,却殃及人类 / 092 农药与免疫毒性:伤及鲸鱼、海豚、海豹 / 095 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类身上的反应 / 097 第二部分 科学与工业:疑惑的产生 / 101 第七章 科技进步致命的一面 / 103 与化工企业分庭抗礼的学者 / 103 癌症,“文明社会”的疾病 / 103 18世纪的先驱:拉马齐尼和职业病 / 108 19世纪工业革命:未知的流行病的病原 / 111 使人发疯的毒药 / 112 1936年布鲁塞尔:癌症成因研讨会 / 115 职业病研究者威廉•休珀的孤军奋战 / 116 第八章 为企业利益服务的法规 / 120 1924年:美国第一宗含铅汽油案件 / 120 以科学之名为化工产品武装 / 122 毒理学法则的不正当用法 / 124 烟草和肺癌:烟雾的幌子 / 127 “我们生产的就是疑虑”——烟草企业的诡计 / 130 垃圾科学,下毒者的秘密同盟 / 132 第九章 科学的枪手 / 135 “贱卖的科学” / 135 苯暴露导致白血病:被隐藏的数据 / 137 企业的枪手 / 140 大声反对利益冲突 / 145 企业对高校的控制 / 147 第十章 权威机构的谎言 / 150 法国的致癌原因(2007):一份“不值得重视”的报告 / 151 腐败的学院研究:以二恶英和石棉的为例 / 15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困境 / 156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利益冲突 / 160 为科研独立所做的抗争 / 16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黑暗时期”:有谬误的专题论文集 / 165 虚假的论据:癌症的“作用机制”不可从啮齿动物推及人类 / 167 化工企业的“双面语言” / 169 第十一章 癌症等慢性病的盛行 / 171 一部过时的癌症研究“基础参考书” / 171 与《癌症的原因》作者的一次意外相遇 / 173 不靠谱的论据 / 175 人口老龄化不是癌症变多的理由 / 178 烟草:职业性癌症的替罪羊 / 179 为孟山都效劳的科学家 / 180 知名学者与化工企业的同谋,科研机构的尴尬 / 183 致命的氯乙烯 / 186 围绕着PVC的同谋 / 188 PVC生产企业联合作战 / 190 “理查德•多尔最终名誉扫地” / 192 工业化国家的流行病 / 194 第三部分 为企业利益服务的监管系统 / 199 第十二章 科学欺诈的巨大谎言:毒药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 / 201 “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黑匣子 / 201 “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创始人 / 203 1961年:每日可接受摄入量被正式采纳 / 205 化工企业的说客,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推动者 / 208 “我们为什么需要每日可接受摄入量” / 210 伪造的研究和“实验室的正确操作” / 212 “最大无有害作用量”,一个“模糊”的安全界限 / 214 “安全系数”:“绝对无法接受的修补活儿” / 215 现代化进程中高歌猛进的“风险社会” / 218 以健康为代价的利益 / 220 第十三章 无法解决的难题——“最大残留量” / 223 一次对农药残留联席会议的例外访问 / 223 让人难以安心的复杂程序 / 225 “后工业时代的化学魔法师” / 227 工业的数据是“机密的” / 229 化工企业对尴尬问题避而不答 / 232 在农药残留联席会议,一切都是秘密 / 234 “所有食品污染物评估系统都需要重审” / 237 “农药残留联席会议的所作所为并非纯粹的科学” / 240 对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拜访 / 242 绿色和平组织对欧洲毒理新标准的批评 / 245 第十四章 阿斯巴甜,企业如何在幕后操纵监管 / 249 E621、E900、E951等:我们盘子里的化学食品添加剂 / 249 阿斯巴甜的发现 / 251 阿斯巴甜生产商“从宽主义研究” / 253 拉姆斯菲尔德给阿斯巴甜放行 / 257 “滚雪球效应”:从美国的许可,到全世界的许可 / 259 第十五章 阿斯巴甜的危害与公职机构的缄默 / 263 1987年:阿斯巴甜的反对者在美国国会崭露头角 / 263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的诡计 / 266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签署:“该物质安全” / 268 十四年间一百万人的91种副作用 / 271 企业对科研经费的影响:“经费效应” / 273 “为寻找真相而奉献一生的学者的家园” / 276 “阿斯巴甜是一种强大的多点致癌物质” / 279 利益冲突与潘多拉的盒子 / 282 第四部分 内分泌干扰物的惊天丑闻 / 285 第十六章 “男性危机”:人类正处于危险之中? / 287 “塑料不是惰性材料” / 288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动物的命运 / 289 到处都有多氯联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292 Wingspread宣言:敲响化合激素干扰物的警钟 / 294 内分泌干扰物,危险的“轨道干扰器” / 297 人类生殖力的下降和生殖系统畸形 / 299 前农药生产商的毁灭性证词 / 303 第十七章 人造雌激素“乙烯雌酚”,完美范例 / 308 1938年发现的一种“神奇药物” / 309 1962年:酞胺哌啶酮的丑闻 / 311 “乙烯雌酚女孩”的残酷悲剧 / 313 美国乙烯雌酚行动组织的斗争 / 316 乙烯雌酚行动组织与科学家合作的“核心人物” / 319 “内分泌干扰不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它是有面孔的” / 321 第十八章 双酚A事件:潘多拉的盒子 / 324 微剂量大作用 / 324 胎儿暴露于双酚A的危害 / 328 弗雷德•冯萨尔发现了激素的威力 / 329 一颗“定时炸弹” / 333 化工企业的惯用伎俩 / 335 “16世纪的技术与知识” / 338 “用来制定双酚A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研究真是荒谬” / 341 欧洲食品安全局为双酚A辩护的拙劣论据 / 343 “忽视这些数据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 346 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监管机构的虚假论据 / 348 改变模式的必要性 / 350 第十九章 鸡尾酒效应 / 353 莠去津,一种“强效化学阉割药” / 353 农药的混合会增强毒性 / 357 “化学身体负担”:每个人都被“化学品汤汁”污染了 / 359 脐带中的农药混合物 / 361 “新的混合物加法:0+0+0=60” / 363 乳癌的爆发是由于混合激素的协同作用 / 365 一场“无声的流行病”:儿童成为首要受害者 / 368 因农药致畸的儿童 / 370 结语:改变模式 / 372 注释 / 381 附录: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对照表 / 425 译者后记 / 444 · · · · · · () "毒从口入"试读 · · · ·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了几千份关于阿斯巴甜副作用的投诉。”我接着说。大卫•哈坦则频频地看向坐在我身后的媒体部官员迈克尔•赫恩登。我说:“我这里有一份解密的内部档案,介绍了91种副作用:头疼、眩晕、呕吐、恶心、腹痛、视力模糊、腹泻、癫痫、意识丧失、失忆、皮疹、失眠、月经紊乱、四肢瘫痪、水肿、慢性疲劳、呼吸困难……”我把这份资料递给哈坦,让他回忆一下这个在19... |
脑洞之大,角度只独特让我震撼
他的书必买,烧脑,值得珍藏
他的书必买,烧脑,值得珍藏
还没有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