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忠 出版年: 2009-5 页数: 128 定价: 23.00元 ISBN: 9787506294621 内容简介 · · · · · ·世界上不同类型的语言之间个性差异远多于共性特征,这构成外语学习和翻译的主要障碍。喷气式飞机和直升飞机都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而成,但是结构设计却没有多少可比性,国际象棋的理论和规则也无法用来研究围棋。世界上不同语言虽然都是基于组合和聚合原理形成的符号系统,都普遍采用隐喻的方式扩展基本范畴的使用范围,但是不同语言的结构却千差万别,形态迥异。语言的普遍性原理代替不了不同语言的个性特征。 汉语研究的理论大都来自屈折语。对于孤立语而言,理想的借鉴是建立在孤立语个性化特征和系统性特征基础之上的萃取,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再创造和新发展,融会贯通的借鉴过程。如果只关注共性特征,往往将孤立语的系统特征湮没在屈折语的系统特征当中。 借鉴语言的普遍性理论必须萃取其核心和本质。制约和支配语言要素的根本动因是图式结构。某个要素在历时演化中形成的特定基因影响到图式结构的基本特征,并... 目录 · · · · · ·序前言 语言研究的坐标参照系 绪论 时间结构的概念与体系 一、检验汉语基础研究水准的试金石:第二语言教学应用 二、汉语时间结构的研究现状 三、汉语动词语视点倾向的类型学特征 · · · · · ·() 序 前言 语言研究的坐标参照系 绪论 时间结构的概念与体系 一、检验汉语基础研究水准的试金石:第二语言教学应用 二、汉语时间结构的研究现状 三、汉语动词语视点倾向的类型学特征 四、内部时间结构和外部时间结构 第一章 “散点后视”与“了”的隐现条件 一、“了”的隐现与“完成”、“完整体”、“实现”的对应情况考察 二、视点的功能及其表现形式 三、“就”、“才”的视点及其功能 四、数量成分的视点及其句法功能 五、“了”的视点及其句法功能 六、视标协调对“了”的句法隐现的限制 七、汉语时间结构的表现方式及其类型学特征 第二章 “着”、“在”、“正”的时间结构及其表现方式——历时基因对共时对立特征的影响 一、“着”“在”“正”既对立又交叉 二、“着”与“在”动词选择上的对立 三、“着”与“附着” 四、“着”的诸多义项与“附着”的离心倾向与向心轨迹 五、“在”与“着”的对立动因及其使用条件 (一)“在”、“着”之间“已然一未然”时间参照的对立 (二)“在”、“着”之间“终结一淡化终结”的对立 (三)“在”、“着”之间“共享式伴随”的对立 (四)“在”、“正在”、“正”参照时间的长短 六、结语 第三章 “了”和“着” 一、“了”和“着”的分布条件的交叉 二、“了’’和“着”的图式结构及其语义和句法表现形式 三、“了”和“着”的替换条件及其理据 第四章 “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 一、“起来”的图式源于身体运动隐喻 二、“起来”的不同结构形式及其扫描方式 三、“起来”的不同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扫描方式 四、“起来”与“了”的差异 第五章 图式结构制约下的“过”和“了”功能异同考察 一、“过”和“了”的异同 二、观察方式的差异——行旅式意象图式和流水式意象图式 三、“过”的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其成因 四、“了”的句法分布和隐现及其成因 五、结语 第六章 汉语时间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后记 · · · · · · () |
非常引人入胜
看完,超赞
他的书必买,烧脑,值得珍藏
值得一看。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