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敏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4 页数: 381 定价: 6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80348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所言的“静默与孤独”首先指向图像时代作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批评写作主体的边缘性精神存在,第一辑集中就文艺理论中的“反讽”“镜像”“解释学循环”等学理问题进行阐发与解释。其次,“静默与孤独”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一种人文生活内核,在新疆的文学表述中极为突出,第二辑重点择选长居新疆的作家及其作品,围绕“静默与孤独”这个主题,指出新疆由于其“辽阔偏远的地域经验”“差异文化的主体间交往”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认同问题”,在赋予作家独特的审美情怀与人文思索之外,也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生活”中有关“静默与孤独”的文学生存方式与作者主体感受。最后,“静默与孤独”也体现为一种文化理论话语的边缘视角,由此所引发的问题意识分别体现在第三辑、第四辑里关于“族际叙事”“少数民族文学的人类学批评”“享虐与权力”等“边缘现象”的文化批评之中。 作者简介 · · · · · ·王敏,笔名伽蓝,1980年生于成都,长于乌鲁木齐。文学博士,新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荣获自治区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2)、自治区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014)、自治区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佳作奖(2016),出版有《巴扎志》《龟兹物语》《与101位女作家的私人约会》《新疆新生代汉语文学创作研究:焦点与阐释》等7部著作,累计发表文字超过160万字。 目录 · · · · · ·丛书总序吴义勤 3自序:孤旅之始5 辑一理论、知识与批评视野1 反讽的解读 ——从新批评到解构主义3 东方镜像、文化身份与话语行动15 · · · · · ·() 丛书总序吴义勤 3 自序:孤旅之始5 辑一理论、知识与批评视野1 反讽的解读 ——从新批评到解构主义3 东方镜像、文化身份与话语行动15 叙述的声音、眼光和视角27 日常生活审美呈现的现象学反思38 解释学循环的解释 ——伽达默尔《文本与阐释》的启示53 真与美之辩64 审美主义精神的超越价值 ——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当代启示76 试论移情86 辑二区域、作家与书写策略97 记忆术:代际隐喻、意识幻象与记忆场 ——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99 西部以西:新疆当代文学的地域经验与书写策略112 周涛:诗歌与新历史主义130 董立勃:题材与叙事重复141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羊的永生与跨文化理解154 韩子勇:荒野筑居者167 沈苇:两个“我”与灵魂地理191 帕蒂古丽:认同的幻影205 辑三族性、叙述与主体间性221 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生成的外部诱因与内在基础223 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的特点和意义238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审美中国形象生产的叙事建构252 辑四文化、阐释与观念之维261 萨义德与萨义德的文化观263 胡姬形象与西域文化的传播320 享虐与权力 ——当代文艺作品暴力现象的文化批评328 静默之说(代后记)370 · · · · · · () "静默与孤独"试读 · · · · · ·……“恋乡与怀旧”体现出新疆作家对相对“静止”了的新疆时间的一种思考以及对相对“偏远地方”的一种文化保护。也有两位作家比较典型,一个是刘亮程,一个是董立勃。他们两位,一个是乡村时间的朝圣者,一个是对“过度开垦”以期拉平时间进程的市场文化的反思者,二者都在维护一种“相对静止”的家园价值。从时间的线性发展来看,城镇属于时间的未来,乡村属于时间的过去。乡村是城市... |
很有趣
什么也不说了
近乎平淡的笔触
必看书目之一,很多年前就有所耳闻,现在终于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