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杜维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出版年: 2013-8 页数: 538 定价: 53.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杜维明作品系列 ISBN: 9787108043092 内容简介 · · · · · ·1988年作者应台湾大学哲学系和历史系的邀请,以“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为题,开设了13次的公开课,从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和多因素的视野来考察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和现代精神的儒学诠释。作者的核心关切是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回应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兴起的著名命题。作者认为,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之间有选择的亲和性,并没有反证韦伯的命题,但却迫使韦伯命题只通用于现代西方。也就是说,西方的现代化虽在历史上引发了东亚的现代化,但没有在结构上规定东亚现代性的内容。因此,东亚现代性是西化和包括儒家在内的东亚传统互动的结果。 作者对儒家传统和现代精神的理解烙下了80年代的深深印痕,如从韦伯—帕森斯—哈贝马斯一脉相承所构想的理性化过程作为现代化的本质特色,而对以福柯、德里达、拉康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进行的反思则涉及较少。而作... 目录 · · · · · ·儒家创新的契机(代序)前言 第一讲 轴心时代的涵义——引言 儒学传统在中国文化区的现状 反思的三个基本前提 轴心文明与儒家传统 · · · · · ·() 儒家创新的契机(代序) 前言 第一讲 轴心时代的涵义——引言 儒学传统在中国文化区的现状 反思的三个基本前提 轴心文明与儒家传统 第二讲 韦伯:资本主义的兴起 韦伯和韦伯学 韦伯和比较文化研究 价值取向及其文化意义 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思维盲点与理论典范 第三讲 现代西方的动源 韦伯的精神资源 西方文明发展的动源 文化模式间的差异性 对中国文化的照察 第四讲 帕森斯:现代化的多面性 帕森斯学术研究总体观 帕森斯思想的三个源头 帕森斯的社会分析模式 从帕森斯模式看儒家传统 帕森斯主义的危机 第五讲 美国的生命形态 美国社会的基本结构 美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美国当代的危机 文化层和社会层的断裂 第六讲 哈贝马斯:理性的透视 哈贝马斯思想产生的背景 哈贝马斯及其思想来源 理性思想的线索 第七讲 现代主义的挑战 当代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 西方理性主义的限制 …… 第八讲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第九讲 工业东亚的兴起 第十讲 传统的生命力 第十一讲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 第十二讲 新轴心时代的必要与可能 后记 出版后记 · · · · · · () |
超爱他,都要买来仔细看
认真看
近乎平淡的笔触
大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