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柯坚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2 页数: 243 定价: 47.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117057 内容简介 · · · · · ·当今社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领域,以及涉及到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等各个层面。环境法对于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整、控制和引导的法律规范的正当性、合理性的来源如何?社会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集体行动的内在法律逻辑如何?如何利用法治手段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代内、代际公平?回答诸如此类的法律问题,都需要深入到环境法的法理与法哲学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剖析和透视。本书以生态实践理性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话语表达,分析和揭示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及其对于环境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和作用的外在机制和内在规律。在总体论述部分,本书首先从生态实践理性的基本内容入手,对生态实践理性的缘起、性质与理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接下来,本书从实践理性与法的角度,分析... 作者简介 · · · · · ·柯坚,武汉大学理学学士(环境科学);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环境法学);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环境法学)。现为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环境与资源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二十年,并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秘书 长、法国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协会合作研究员、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委员会委员、《法学评论》兼职编辑等学术职务。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立法起草研究和咨询工作,并为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和环境保护部提供水污染防治立法、土地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报告。主持过多项课题研究,如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立法背景下的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2003年)、长江流域水资源... 目录 · · · · · ·导言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问题、环境法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 第一节 当代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一 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 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与资源风险问题 三 环境与资源问题对中国的挑战 · · · · · ·() 导言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问题、环境法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 第一节 当代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一 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 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与资源风险问题 三 环境与资源问题对中国的挑战 第二节 环境法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 一 环境法的问题立场 二 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学科视角 三 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事实、规范与价值之间 四 环境法的实践指向 第三节 实例分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难题的破解 一 生态环境损害的现实问题及其法律赔偿难题 二 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难题的价值判断与法律进路 三 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难题的立法选择与司法举措 第二章 生态实践理性的缘起 第一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生态科学理性基础 一 生态学的科学认知 二 生态科学理性兴起的时代脉络 三 生态科学理性的启示 第二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生态伦理道德追求 一 生态伦理道德的意识觉醒 二 生态伦理道德的价值重建 第三章 生态实践理性的性质及其环境法意蕴 第一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性质 一 生态科学理性从“是”到“应当”的转化 二 生态实践理性的应然性特征 三 生态实践理性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环境法意蕴 一 生态实践理性的环境法践行 二 生态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功能 第四章 生态实践理性的理路及其环境法进路 第一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理路 一 经济理性的思维误区 二 生态实践理性的规范与价值理路 第二节 生态实践理性与环境法的理性精神 一 环境法的生态规定性 二 环境法的自然法意蕴 三 环境法的生态科学理性精神 四 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思维方式 第三节 生态实践理性与环境法的价值追求 一 生态实践理性的价值含义 二 生态伦理道德与环境法的互动 三 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价值追求 四 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价值辨析 第五章 生态实践理性的社会建构 第一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社会建构维度 一 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公共治理 二 生态实践理性的社会建构观 三 生态实践理性社会建构的基本价值问题 四 “生态善”的社会共识及其达成 第二节 生态实践理性的社会建构原则 一 生态实践理性社会建构的法治含义 二 生态实践理性社会建构的公众参与原则 三 生态实践理性社会建构的程序正义原则 四 生态实践理性社会建构的社会权利保障原则 第六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的理性重构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的系统性与开放性 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的系统性 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的开放性 第二节 传统部门法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回应 一 宪法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回应 二 行政法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回应 三 民法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回应 四 其他法律部门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回应 第三节 环境法的部门化及其体系结构检视 一 环境法的部门化 二 环境法体系结构的检视 第四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的跨部门法沟通与协同 一 广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 二 跨部门法沟通与协同机制的建立 三 跨部门法沟通与协同的现实议题 第五节 实例分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跨部门法视域与机制协同 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难题的跨部门法视域 二 民法与环境法的机制协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超喜欢 包装好看
极力推荐
很好,家人喜欢,很好!
还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