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08‧六月號:尋找巴黎──侯孝賢凝視紅氣球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印刻文學生活誌 出版社: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08年06月 页数: 240 装帧: 平装 ISBN: 9783404175697
内容简介 · · · · · ·第四卷第十期(六月號)目錄 【編輯室報告】脈脈含情:遇見侯孝賢 / 蔡逸君 【英倫舊事】咖哩三合板 / 林行止 【凡響】夏季的歌 / 邁克 【剪貼冊】我想我忘了 / 時隱 【專輯】脈脈含情──侯孝賢凝視紅氣球 本事:紅氣球的旅行 / 朱天文 最初:拉摩利斯VS.侯孝賢的紅氣球 / 編輯部 孤單:角色──蘇珊+西蒙+宋方 / 編輯部 相遇:從陌生到相信──侯孝賢╳茱麗葉‧畢諾許 / 張筑悌.綜合外電編譯 共舞:多餘的素材 / 朱天文 旅行:侯,你在哪裡?──《紅氣球》拍片現場側記 / 王派彰 偶然:跟著紅氣球隨意走──阿宗師帶著偶然去巴黎 / 周昭翡.採訪撰文 交響:敬你一杯酒,我的紅氣球 / 黃愛玲 高飛:翱翔高飛的《紅氣球》 / Jim Hoberman.文 何致和.譯 想念:檳榔攤與紅氣球 / 聞天祥 編織:細節‧寫實‧生活 / 侯孝賢.演講 楊...
第四卷第十期(六月號)目錄 【編輯室報告】脈脈含情:遇見侯孝賢 / 蔡逸君 【英倫舊事】咖哩三合板 / 林行止 【凡響】夏季的歌 / 邁克 【剪貼冊】我想我忘了 / 時隱 【專輯】脈脈含情──侯孝賢凝視紅氣球 本事:紅氣球的旅行 / 朱天文 最初:拉摩利斯VS.侯孝賢的紅氣球 / 編輯部 孤單:角色──蘇珊+西蒙+宋方 / 編輯部 相遇:從陌生到相信──侯孝賢╳茱麗葉‧畢諾許 / 張筑悌.綜合外電編譯 共舞:多餘的素材 / 朱天文 旅行:侯,你在哪裡?──《紅氣球》拍片現場側記 / 王派彰 偶然:跟著紅氣球隨意走──阿宗師帶著偶然去巴黎 / 周昭翡.採訪撰文 交響:敬你一杯酒,我的紅氣球 / 黃愛玲 高飛:翱翔高飛的《紅氣球》 / Jim Hoberman.文 何致和.譯 想念:檳榔攤與紅氣球 / 聞天祥 編織:細節‧寫實‧生活 / 侯孝賢.演講 楊佳嫻.記錄撰文 回眸:長鏡頭下的凝視──侯孝賢答客問 / 蔡逸君.採訪撰文 【一瞬之光】 詩人去遠方了嗎? / 珍妮花 廖蕾夫與廖風德 / 珍妮花 【散文】麵條之路 / 新井一二三 【特稿】四川震殤:為你的生命狼狽而逃 / 鍾鳴 【過日子:吃朋友之二】大轉法輪──李惠綿的故事 / 石憶 【特別刊載】瑪麗亞‧索──與一位使鹿鄂溫克女獵人的相遇 / 席慕蓉 【專欄:永定日月】雲霞盛宴 / 季季 【專欄:一打愛情】壞女人 / 袁瓊瓊 【專欄:五陵衣馬】怪力亂神 / 周志文 【懷念人物】追懷柏楊:閱讀柏楊 / 履彊 【專欄:求索記】汽車、風格,與快意人生的價值 / 于國華 【文學事件:客與桐遊】文學名家桐花書寫 穿過桐花林的挑炭古道 / 劉克襄 在散落與飄落之間──關於桐花的思維 / 陳健一 誰道天公不惜花 / 廖玉蕙 粄情 / 何亭慧 裸食桐花宴 / 李昂 賞桐花幾個角度 / 吳晟 桐花詩優勝作品展 / 林群展等 【寂寞長大】鳥人 / 恩佐 【文學事件:無價情詩】無價情詩大賞作品展 / 達瑞等 【場邊故事】眼‧球 / 高莉雅 【特輯】大河盡頭 大河的旅程──李永平談小說 / 詹閔旭.採訪撰文 招魂──朱鴒,歸來! / 李永平 【文化專刊】台灣音樂──交響樂詩篇 【專欄:二月河隨筆】端午節話農曆五月 / 二月河 【專欄:兩張詩譚】詩話偶拾(四) / 張夢機、張大春 【六月小說】有一隻懷錶 / 黃春明
作者简介 · · · · · ·脈脈含情:遇見侯孝賢 / 執行主編蔡逸君 小學時我同學家是開戲院的,所以一到假日,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去他家做功課。我們在放映室隔壁的房間一邊算算術,一邊從木板牆的縫隙看電影。其實大可以下到廳內去看,但我們喜歡偷偷地看,好像這樣才有「賺到」。那時戲院是我作夢的天堂,隨著恐龍、大金剛、星星超人、閃電五騎士等等「人物」,我不知投身銀幕幾百次,跟著電影去歷險。後來在真實世界,當我戴上星星超人的面具,感覺威風八面可以打敗全世界的壞蛋,然而玩具面具製作不良,遮住視野,我摔了跤受了傷,左眼角邊一道七公分長的疤跟我到現在,我喜歡這個疤。 這道電影的疤隨著童年遠去,加上國中高中升學壓力,漸漸被撫平隱匿。直到大學重考那年,我在屏東市一家二輪戲院,偌大的戲院內,黑漆漆孤單單的,看著侯孝賢的《童年往事》。該如何形容當時那種既悲傷又甜蜜、覺得被撫慰的觀影心情,總之面對銀幕,我放...
脈脈含情:遇見侯孝賢 / 執行主編蔡逸君 小學時我同學家是開戲院的,所以一到假日,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去他家做功課。我們在放映室隔壁的房間一邊算算術,一邊從木板牆的縫隙看電影。其實大可以下到廳內去看,但我們喜歡偷偷地看,好像這樣才有「賺到」。那時戲院是我作夢的天堂,隨著恐龍、大金剛、星星超人、閃電五騎士等等「人物」,我不知投身銀幕幾百次,跟著電影去歷險。後來在真實世界,當我戴上星星超人的面具,感覺威風八面可以打敗全世界的壞蛋,然而玩具面具製作不良,遮住視野,我摔了跤受了傷,左眼角邊一道七公分長的疤跟我到現在,我喜歡這個疤。 這道電影的疤隨著童年遠去,加上國中高中升學壓力,漸漸被撫平隱匿。直到大學重考那年,我在屏東市一家二輪戲院,偌大的戲院內,黑漆漆孤單單的,看著侯孝賢的《童年往事》。該如何形容當時那種既悲傷又甜蜜、覺得被撫慰的觀影心情,總之面對銀幕,我放鬆地讓自己淚流滿面。我感覺我又可以作夢了,那道被壓抑的電影疤於哭泣散場之時,在寂靜的戲院內發光發脹。那年考大學,我第一志願填的是電影。 所以我無法想像有一天會遇見侯孝賢。 事實上我已經和他相遇多次,他的「新電影」,除了《珈琲時光》我都是在戲院裡看的。為了專輯規劃第一次與他碰面時,對他我非但完全沒有陌生感,反而像是與認識多年的友人重逢,談笑往事、歲月。討論結束,我們下樓,在光點的廊下抽菸,那天下著微雨,空氣溫潤,抽完菸我要走了,他則往樓上去,在從室外走進室內,光和影的交接處,侯孝賢停下腳步,回頭,對人露出了迷般的微笑。接著我就看見他那獨特與眾不同的一雙眼睛閃亮,剎那間,我知道專輯是什麼了。脈脈含情。那是屬於侯孝賢眼睛的涵蓋,他內心攝影機所捕捉所凝視的我們世界中漸漸消失美麗的氛圍與情意。 脈脈含情,對每一瞬間的光影,對每個細小波動的關注,這也是本期組稿時一直存在我情感中心的。於是當大波動真的到來,從大陸汶川一直震到幾千公里外的台灣,世界上有半數的人都搖晃著,我的心不免也起了漣漪。那時有一篇文章從災區「逃出」,輾轉北京又經由台北張大春最後抵達印刻編輯室,此文即是特稿〈為你的生命狼狽而逃〉。我與震後仍「逃進」災區的作者郵件往返,說到不忍對著悲慘萬分的情狀按下快門,因為我們不是新聞報導,我們關心的是人是環境,是心靈、土地的皺摺和變動。 同樣隱隱的痛楚,現代文明和資本的開發也闖入大興安嶺威脅八十多歲女獵人的家,席慕蓉為我們做了證言。 最後我想說,在我還是《印刻》讀者時,總是粗心且帶著自以為是的「翻閱」專欄【兩張詩譚】,以為這東西好古好老好遙遠喔!直到當編輯,仔細連看三期,竟著迷了,裡頭的詩論與詩心,處處流露評點與創作的光芒。一如讀黃春明的小說〈有一隻懷錶〉,不藉華服和配飾,單憑貼近心跳的節奏,就直接寫進人們深處的內裡,讓人歡欣讓人戚戚,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
|
很好的一本书,大力推荐这本书
描述领域之多
目录完整,很有吸引力。
一种宝贵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