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史蒂夫.強生(Steven Johnson) 出版社: 麥田 副标题: 六大科技發明,一段你還不知道的世界史 原作名: 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译者:黃中憲 出版年: 2017-1 页数: 336 定价: NTD 3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3444053 内容简介 · · · · · ·內容簡介 TED演講嘉賓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科技界的達爾文剖析文明進程的重量級知識讀物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美國公共電視頻道PBS聯手製播生活發明大解密紀錄片原著 6項科技500年發明史 意外的創意、天才科學家、企業家、全球網路合力打造 一段機器沒說,卻影響你兩千年的跨科際創新史,人類未來發展的關鍵解密 起初為了處理網路大量資料而研發的搜尋功能,最終改變了人際互動的關係; 印刷術改變書本傳播方式,進而促成影響發現生命最小的單位「細胞」; 製冷技術的發明導致人類大規模遷徙、生命誕生的模式! 從發明家愛迪生到冷凍企業家克萊倫斯.伯茲艾,從網際網路之父弗萊德里克.麥金利.瓊斯到冷氣企業龍頭開利,從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提姆.柏納—李到賈伯斯…… 他們究竟打造了什麼樣的現代世界?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在基礎生活發明上,有了重大的技術演進,有趣的是,產品本... 作者简介 · · · · · ·作者簡介 史蒂芬.強森(Steven Johnson) 「數位時代的十大金頭腦之一」 TED演講嘉賓 《經濟學人》年度選書作家 史蒂芬.強森善於剖析科學、科技與網路文化的交互影響,寫作範疇橫跨都市計畫到21世紀的恐怖主義戰爭,並為科技雜誌《WIRED》、《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定期撰稿,也是知名趨勢網站FEED創辦人之一。他於《時代》雜誌寫作的封面故事〈推特如何改變了我們〉獲得獎項殊榮,2010年獲《Prospect magazine》選為「數位時代的十大金頭腦之一」,《華爾街日期》譽為「協同創新的關鍵人物」,並受邀至TED演講「偉大創新的誕生」。 本書《我們如何走到今天》由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和英國BBC聯手推出紀錄片,史蒂芬.強森親自擔任主持人。其他著作包括獲選為2010年CEO必讀之書、《經濟學人》年度選書、《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創意從何而... 目录 · · · · · ·推薦序 用長鏡頭看歷史 汪栢年前言:機器人歷史學家和蜂鳥翅膀 第一章 玻璃 我們所鮮少做的,乃是認知到玻璃對這整個網絡的支持功勞:我們隔著玻璃鏡片拍照,在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製成的電路板上儲存照片和處理照片,透過玻璃纜線把照片傳送到世界各地,在用玻璃製成的螢幕上欣賞照片。這一路下來都有二氧化矽的身影。 1. 明淨玻璃X古騰堡印刷機:看見肉眼所看不見的東西 2. 玻璃纖維X光信號0與1:全球網際網路的醞釀 · · · · · ·() 推薦序 用長鏡頭看歷史 汪栢年 前言:機器人歷史學家和蜂鳥翅膀 第一章 玻璃 我們所鮮少做的,乃是認知到玻璃對這整個網絡的支持功勞:我們隔著玻璃鏡片拍照,在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製成的電路板上儲存照片和處理照片,透過玻璃纜線把照片傳送到世界各地,在用玻璃製成的螢幕上欣賞照片。這一路下來都有二氧化矽的身影。 1. 明淨玻璃X古騰堡印刷機:看見肉眼所看不見的東西 2. 玻璃纖維X光信號0與1:全球網際網路的醞釀 3. 鏡子X自畫像:藝術人文的內省與自覺 4. 夏威夷火山X長鏡頭:數十億光年外的銀河系 第二章 製冷 數千年來,人工製冷始終是人類文明所幾乎不敢想像的事。我們發明了農業、城市、高架渠、印刷機,但製冷始終如同天方夜譚。不過,十九世紀中葉時,人工製冷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1. 北方的冰X南方的熱:冷,也是一項資產 2. 蚊蚋X發高燒:人工製冷設施的發明 3. 瞬間冷凍X冰晶體:餐桌上的冷凍晚餐包 4. 室內降溫X空調問世:人口分布的大改變 第三章 聲音 我們的先民先是在數萬年前注意到回音與反響改變人聲特性的能力;數世紀來,從大教堂到音牆,我們使用那些特性來提升我們的發聲距離和威力。但兩百年前研究聲音物理學的人,恐怕沒人能預料到那些回音會用來追蹤海面下的武器或斷定胎兒性別。最初是人們耳際最動人、最本能的聲音(我們的歌聲、笑聲、與人分享新聞或小道消息的聲音),後來被改造為戰爭與和平的工具,救人和奪人性命的工具。 1. 尼安德塔人 X洞窟壁畫:宏大的聲音回響 2. 斯科特X語音描記器:人類史上第一台聲音記錄裝置 3. 貝爾X電話機:私密的一對一發聲模式 4. 綠色大黃蜂X無線電:「數位時代」開始了 5. 德富雷斯特X無線電廣播:非裔美國人的文化進入白人家客廳 6. 范信達X振盪器:五四○赫茲聲波 第四章 乾淨 過去兩百年人與細菌的戰爭帶來深遠後果:從對泳衣式樣的膚淺追求一直到嬰兒死亡率降低這種實質的改善。我們對微生物致病過程的日益了解,使城市得以衝破從有人類文明以來一直束縛城市的人口上限。一八○○年,沒有哪個社會成功打造並維持一個超過兩百萬人口的城市。第一批挑戰這個障礙的城市深深受創於人口密度太高時爆發的疾病。十九世紀中葉許多明智的都市生活觀察家深信,城市不該建造到那樣的規模……當然,今日的問題不是兩百萬人口或千萬人口的城市,而是孟買或聖保羅這類不久後就會有三千萬人口或更多人口的巨大都市。 1. 一八五○年代X契斯布勞:抬高城市,埋入污水排放系統 2. 一八五○年代X森梅爾韋斯:外科醫生看病之前不洗手? 3. 一九○八年X約翰.李爾:在水庫中率先使用氯化技術 4. 二十世紀初X安妮.默雷:一般消費大眾的家用漂白劑 5. 二十世紀下半葉X微晶片廠:乾淨到人不能喝的水 第五章 時間 原子時間的出現已徹底改變了日常生活。全球航空交通、電話網、金融市場,都倚賴原子鐘毫微秒程度的精確。(世界若沒有這些現代鐘,高頻交易這一備受唾棄的行為會於一個毫微秒裡消失無蹤。)每次低頭瞄一眼智慧手機以查看自己所在位置,就是在無意間查看了安置在近地軌道衛星中的二十四個原子鐘所構成的網絡……一如十八世紀的海軍導航員,GPS藉由比較時鐘來斷定你的所在位置。這在鐘表史上其實屢見不鮮:計時上的每個新進展,都使我們在支配地理上得以有相應的進步——從船,到鐵路,到航空,到GPS皆是。那是愛因斯坦若地下有知會大為激賞的一個想法:測量時間成為測量空間的關鍵。 1. 十六世紀中葉X笨重的機械鐘:一天跑掉二十多分鐘 2. 十七世紀末X擺鐘:一星期只快上或慢上一分鐘 3. 一八六○年代初期X懷表:不是有錢人才能擁有 4. 一八八三年X製定時區:時間,不再是日、月、星辰所寫下 5. 一九三○年代X石英鐘:測量時間的精確度跳升至微秒 6. 一九五○年代中期X原子鐘:GPS,測量時間成為測量空間的關鍵 7. 碳十四年代測定法X皮耶.居禮:每五千年才滴答一下 第六章 光 我們知道技術創新是進步與生活水準的主要推手之一,知道我們應對讓人從一小時工資享有十分鐘人造光提升為享有三百天人造光的趨勢推波助瀾。如果我們認為創新來自單單一位天才從無到有發明一項新技術,那一模式自然會引導我們採取某種決策,例如更嚴密的專利保護……後來的發展表明,人造光與政治價值觀有更深厚的關聯。愛迪生照亮珍珠街區域才六年,就有另一位怪才於愛迪生所點亮之奇幻世界北邊幾個街區外的街頭行走時,把光的範圍往新的方向拓展。愛迪生的伙伴或許發明了電燈系統,但人造光的下一個突破會來自一位報導黑幕揭發醜聞的扒糞記者。 1. 人造光X蠟燭:照亮兩千年人類史 2. 愛迪生X照亮街區:在此之前,多位發明家在燈泡研發路上已奮鬥了八十年 3. 一八六一年X古夫金字塔:閃光攝影技術問世 4. 雅各.里斯X閃光燈:第一次忠實呈現貧民窟的骯髒與苦難影像 5. 拉斯維加斯X霓虹燈:後現代主義的建築燈光秀 6. 《星際大戰》X雷射光束:結帳櫃台上的條碼掃瞄機 7. 國家點火設施X小如胡椒粒的氫丸:創造乾淨、永續的能源 結論:時光旅行者 · · · · · · () |
可谓字字珠玑
需要静下心慢慢看
通俗易懂
好评!有一本神奇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