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路曲◎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Politics 出版年: 2015-4 页数: 312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政治学人 ISBN: 9787511725769 内容简介 · · · · · ·中国的比较政治学发展较为缓慢,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尚不成熟,如何积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是中国比较政治学者的重要任务。《比较政治学解析》是作者对国内外比较政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而深入地跟踪和解析基础上,通过把普适性与精细性相结合、国别研究与多国比较结合、经验研究与科学模型相结合,积多年研究成果和学术心得于一体,在理论性、方法论、系统性、创新性以及梳理比较政治学的知识谱系等方面均有较为重要贡献:一是在阐述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政治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现实尤其是作者自身对政治现象的研究案例来解读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重新认识和系统阐述比较政治学理论及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二是对比较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即理性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发生的综合主义趋势进行研究和思考,为中国比较政治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问题、导向和动力。 作者简介 · · · · · ·李路曲,1959年6月生,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政治学研究》主编;兼任教育部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教授;曾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曾兼任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 作者长期从事比较政治学研究,走过了一条从一国研究到多国比较、再到理论与方法指导国别研究或案例研究的学术道路。1990年开始从事新加坡政治的研究,1996年以后研究扩展到东亚政治领域,2006年扩展到欧美政党政治领域,2009年开始对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同时关注中国与新加坡等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比较。先后出版学术著作《新加坡现代化之路:进程、模式和文化选择》(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东亚模式与价值重构:比较政治分析》(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当代东亚政党政治的发展》(学林出版社2005年... 目录 · · · · · ·序言 / 1第一章 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和操作方法/1 第一节 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1 一、政治分析的因果逻辑:非比较性的/1 二、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5 三、比较政治研究的逻辑过程/11 · · · · · ·() 序言 / 1 第一章 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和操作方法/1 第一节 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逻辑/1 一、政治分析的因果逻辑:非比较性的/1 二、比较政治分析的逻辑/5 三、比较政治研究的逻辑过程/11 小结/13 第二节 比较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14 一、个案取向的研究方法及其效用/14 二、变项比较研究的方法及其效用/26 三、理论检验的方法/30 小结/34 第三节 从单一国家研究到多国比较研究/35 一、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势/35 二、引入比较方法的必要性与困境/40 三、案例设计的比较性/46 小结/50 第二章 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的演进/52 第一节 理性选择理论的方法论特征/52 第二节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争论/58 一、关于物质利益动机的争论/58 二、关于偏好和决定论的争论/62 三、关于信息不完全与人的计算能力的争论/63 四、关于历史与背景的作用的争论/69 五、关于路径依赖的争论/71 第三节 经验理性及其分析方法的发展/73 一、经验理性及其分析方法的渊源/73 二、经验理性及其分析方法的发展/75 三、两种经验理性路径及其分析模型/79 小结/84 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在政治分析中的应用/85 一、应用理性分析所要注意的问题/85 二、集体行动理论在政治分析中的应用/87 三、国家中的个体行动者及其决策行为/91 四、政治行动者之间的策略互动/97 小结/106 第三章 文化主义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的演进/107 第一节 文化分析中的诠释理论/107 一、诠释在文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107 二、诠释的类型/111 三、关于诠释理论的争论/119 小结/125 第二节 文化的冲突与认同的建构/126 一、文化与政治行为/127 二、文化差异与社群边界及其冲突/131 三、文化认同的建构/136 小结/140 第三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141 第四节 政治文化概念的发展与困境/146 一、概念的缺失及其对理论的制约/146 二、机制在理论中的作用/151 三、多重的概念困境/153 四、社会资本概念的引入及其局限性/160 小结/165 第五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变迁/166 一、问题的提出/166 二、关于政治文化变迁的争论/168 三、政治文化理论的连续性假设/177 四、范式保存的变化与非连续性变化/181 五、政治转型时期的文化变迁/187 小结/190 第六节 社群与国家认同的变迁与构建/190 一、文化与社群认同的特性与功能/191 二、关于社群认同产生的三种观点/195 三、文化认同的变迁/200 小结/205 第七节 政治仪式功能的变迁/206 一、政治仪式的政治和文化意义/206 二、政治仪式基本功能的演变/209 三、后现代社会中政治仪式功能的某些变化/212 四、政治仪式的结构特质及其内在动力/215 小结/218 第四章 结构主义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的演进/219 第一节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的产生与发展/219 一、问题的提出/219 二、宏观分析的特征及其嬗变/224 三、历史与社会科学相互建构中的“分析性叙事”/229 四、结构主义与能动主义的结合/235 小结/239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动力、特性与政治发展/239 一、制度变迁的动力/240 二、制度变迁的特性与政治发展/243 三、制度变迁的同构性、创新性与政治发展/249 四、关于制度变迁的本体论问题/253 小结/258 第五章 比较政治学理论的发展趋势/25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59 第二节 三大研究范式的本体论与方法论特征/260 第三节 探寻各研究范式的一致性/265 第四节 以现代性为核心的理论构建/268 第五节 兼容性理论和模型的发展/270 小结/275 英文参考文献/277 中文参考文献/292 · · · · · · () |
再造知识结构。
世界变得更立体。
这是需要耐心
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