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458 定价: 8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 ISBN: 9787811298819 内容简介 · · · · · ·《马克思主义史》以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为代表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格局中的一座当之无愧的重镇,一个亟待开发的学术新领地。系统深入地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于继承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对于深刻、完整地理解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实践、积极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马克思主义史》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和梳理。 作者简介 · · · · · ·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Predrag Vranicki 1922- ) 南斯拉夫著名哲学家、"实践派"中比较温和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克罗地亚达尔马提地区。1939年考入萨格勒大学医学系。在校期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南斯拉夫共青团,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曾两次被捕。弗兰尼茨基长期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积极参加"实践派"的理论活动,是《实践》杂志编委会成员、国际性哲学年会"科尔丘拉夏令学园"的组织者之一。他撰著和翻译出版了许多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目录 · · · · · ·总序 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中译者序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 · · · · ·() 总序 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 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中译者序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导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文化前提 一、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 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三、19世纪初的德国 第一部分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第一章 革命唯心主义时期(1837—1843) 一、卡尔·马克思(1837—1843) 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38—1843) 第二章 新观点的建立(1843—1847) 一、卡尔·马克思(1843—1845)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第261—313节)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神圣家族》 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3—1845) 伦敦通讯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三、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1845—184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因》 第三章《共产党宣言》、革命和流亡(1847—1870) 一、《共产党宣言》 二、革命和流亡 三、第一国际 第四章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历史和理论前提 二、略论方法 三、资本 四、异化现象和商品拜物教 五、价值和剩余价值 六、资本积累 七、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的矛盾和进程 八、克服雇佣关系和自由问题 第五章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最后时期(1870—1895) 一、《法兰西内战》 二、《哥达纲领批判》 第六章恩格斯的理论观点 一、基本观点 二、实践的原则 三、认识的问题 四、辩证法问题 五、某些逻辑问题 六、必然和自由 七、意识形态、道德和宗教 八、唯物史观 九、国家的产生和消亡 第二部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传播的最初阶段 一、约瑟夫·狄慈根 二、保尔·拉法格 三、若尔日·索列尔 四、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 第二章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一、奥古斯特·倍倍尔 二、路德维希·沃尔特曼 三、爱德华·伯恩施坦 四、弗兰茨·施陶丁格尔 五、弗兰茨·梅林 六、卡尔·考茨基 七、罗莎·卢森堡 八、亨利希·库诺夫 九、安东尼·潘涅库克 第三章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一、麦克斯·阿德勒 二、鲁道夫·希法亭 三、卡尔·伦纳 四、奥托·鲍威尔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在俄国 一、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初阶段 二、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 主要译名对照表 · · · · · · () |
有思想
还没有看完
思路清晰,值得一看
上周培训老师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