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姜守诚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7-2 页数: 407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10170121 内容简介 · · · · · ·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濒江临海的水域沿线地带,逐渐兴起以送瘟为主旨的礼俗活动,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打造船只(纸、竹、木等材质)遣送瘟君离境。这种遣船送瘟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今,遂成为族群集体性对抗瘟疫的古老记忆。本书立足于传世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材料,援引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深入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系统勾勒出北宋以来道教送瘟信仰及其仪式的发展和演变。 上篇主要讨论宋元时期“送瘟”习俗的缘起及流传地域,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道教瘟疫醮的各种细节,着重分析宋元神霄派的两种送瘟仪式——遣瘟送船仪和遣瘟治病诀法。中篇主要谈论明清时期闽台地区“送王船”习俗的历史渊源及影响,介绍南方沿海地区盛传的两种禳灾祭海活动——“祠沙”和“放彩船”,分... 作者简介 · · · · · ·姜守诚 1975年生,山东烟台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聊城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5月~2008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第一站)。2008年8月~2009年7月,(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博士后(第二站)。2005年7月起,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道教史、道门文献、斋醮科仪、宗教考古艺术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 · · · · ·序(丁煌)绪 论 一、学术回顾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方法 四、学术价值 · · · · · ·() 序(丁煌) 绪 论 一、学术回顾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方法 四、学术价值 五、内容框架 上篇:宋元时期 第一章 “祀瘟神”与“送瘟船” ——中国古代瘟疫醮之缘起 一、北宋以降“祀瘟神”习俗的流行 二、两宋“送瘟船”习俗的勃兴 三、明清“送瘟”习俗的传播及衍变 四、“打醮”与“现枷” 第二章 宋元道书所见瘟疫醮考源 一、瘟疫醮的起源 二、瘟疫醮的流程 三、瘟疫醮的神位 四、瘟疫醮的法信 五、瘟疫醮的疏文 第三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送船仪研究 一、《神霄遣瘟送船仪》的文献学研究 二、送船仪文本的释读与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送船仪》(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〇) 第四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治病诀法考述 一、遣瘟送神盘法 二、入房退病法 三、两种诀法文本的比对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治病诀法》(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一) 中篇:明清时期 第五章 “祠沙”“放彩船”考释 ——兼论对明清闽台王醮仪式的影响 一、“祠沙”:北宋浙江沿海一带船员的祭海习俗 二、“放彩船”:明代越南及广东等地民众的禳灾传统 三、明清之季“王醮”仪式的理论来源 第六章 明代《武陵竞渡略》检视闽台“送王船”习俗的历史传统 一、基本流程和仪式择期 二、“送标”与“送王” 三、“兵罐”释义 四、“请巫作法”与“设醮送瘟” 五、神霄雷法与“和瘟押煞” 六、王醮科仪文本中的竞渡遗俗 第七章 明清文献中所见闽台王醮仪式 一、闽地文献中的“出海”习俗 二、台湾志书中的“王醮”仪式 三、闽台王醮仪式的比较分析 附录:台湾方志文献中的王醮史料 下篇:现代台湾 第八章 台湾王船信仰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一、曾文溪流域 二、八掌溪流域 三、朴子溪流域 四、二仁溪流域 五、东港溪流域 六、金门、澎湖、马祖等离岛 第九章 请王•宴王•送王 ——台南曾文溪沿岸的王船祭习俗 一、请王 二、“宴王”与“添载” 三、送王船 四、王船的质地及构造 五、科仪文检 附录一:台湾南部“送王船”习俗之科期一览表 附录二:台南地区王醮仪式的调查案例 附录三:苏厝长兴宫王船添载明细表(王船舱口簿) 第十章 关祝五雷神灯仪 一、《五雷神灯仪》文本的考源与分析 二、今本《五雷神灯仪》与道藏本《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的文献比较 三、关祝五雷神灯仪的科介流程、文检格式及法信名目 附录一:《金籙禳灾和瘟五雷神灯仪》(又称《灵宝禳灾瘟司部五雷灯科仪》) 附录二:《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第十一章 禳灾和瘟三献仪 一、文场部分:和瘟三献 二、武场部分:逐疫押煞 三、文检与法器 附录:《太上灵宝禳灾和瘟三献科仪》(又称《金籙禳灾和瘟正醮酌献仪》) 第十二章 打船醮 一、科仪文献分析 二、科介流程介绍 三、“唱儎”名录考释 附录一:台南地区《金籙禳灾祭奠王船醮科仪》(又称《祭奠王船真科仪》) 附录二:高屏地区《太上灵宝禳灾祭船科仪》 附录三:送船歌 结束语:从书斋走入田野 一、道教研究为何要回到田野现场? 二、信仰与仪式:道教田野调查的两个维度 三、田野调查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 |
这本就又回归朴实了
超爱他,都要买来仔细看
必看书目之一,很多年前就有所耳闻,现在终于入手了
颠覆了本人固有浅薄的世界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