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熊红文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破解死刑的密码 出版年: 2016-9-1 页数: 323 定价: 49.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2444602 内容简介 · · · · · ·本书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本书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破解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 · · · · ·熊红文,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二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公诉类),第二届全国优秀公诉人(第一名)。曾成功主诉四川省政协原主席李崇禧受贿案、江西上饶原地委书记王兴豹受贿案等大要案10余件。 目录 · · · · · ·目 录64岁的死刑犯——死刑剥夺人最后的尊严 /1 全身被烧成焦炭状 /3 媳妇对婆婆的虐待 /4 “我只有采取这种办法” /5 期待可能性 /6 · · · · · ·() 目 录 64岁的死刑犯——死刑剥夺人最后的尊严 /1 全身被烧成焦炭状 /3 媳妇对婆婆的虐待 /4 “我只有采取这种办法” /5 期待可能性 /6 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8 “妈妈天天要我骂奶奶” /10 过于谨慎的起诉 /11 “严惩凶手” /12 婆媳对庭 /13 法庭辩论不是一场拳击赛 /15 被告人的血泪控诉 /17 一份重要的证据 /19 迟到的会议纪要 /20 双重残疾人的人生困境 /23 慎重的二审 /24 最后三点请求 /25 让死刑犯带着感激上路 /27 死刑执行何日走向文明 /29 泪眼模糊的庭长 /32 对法学教育的反思 /33 对照让·博尔泰案 /34 21岁的死刑犯 ——死刑断送一切挽救的可能 /39 大学招待所里的男尸 /41 “因为我太爱他了” /41 8包“毒鼠强” /44 一个无望的电话 /46 双方同学的反映 /47 不负责任的媒体 /48 突改口供 /52 要她偿命 /53 三封家信 /54 当庭提出上诉 /58 留下一封遗书 /59 辅导员在哪里 /60 她还是个孩子 /62 抢劫2100元的死刑犯 ——死刑滥用无助于维护社会治安 /65 独特的抢劫犯 /67 戒毒却不能重生 /68 最牵挂的人 /69 “我想我妈妈” /71 一个重刑主义者 /73 司者仁心 /75 死刑的最低限度标准 /76 带着一张照片上刑场 /79 刑场上的叩拜 /80 死刑最泛滥的罪名 /82 “严打”之痛 /83 滥杀无辜 ——死刑制造更大的罪恶 /87 “11·11” /89 “打劫!趴下!” /90 六个“70后” /93 “两劳”人员 /94 “反正活得也没意思” /96 “已经开了杀戒” /99 “我想看看天底下有没有报应” /100 感觉第二天就会被抓 /102 正义必胜 /103 堪称伟大的审判 /108 电视直播庭审 /110 “我自愿捐献器官” /112 “给我孤儿寡母一条活路” /112 “你们有时间来送送我” /114 人性泯灭? /115 专家访谈 /118 民愤杀人 /120 撕裂更多幸福 ——死刑掩盖了国家责任的缺席 /125 “我要掐死你” /127 15元现金和一件灯芯绒上衣 /129 “生活逼迫走上这条路” /130 “是不是我害了爸爸?” /132 又是一件灯芯绒上衣 /134 谁为死刑犯辩护 /136 “当时一念之差” /140 “为了养活家人” /142 “把毛线、大衣拿回去” /143 帕特里克·亨利绑架杀人案 /144 丧父之痛 /145 社会在哪里 /146 被害人“塑造”的犯罪——死刑成为司法妥协的恶果 /151 饱受欺凌的外地鱼贩 /153 举刀前思忖再三 /154 以运煤气为生 /155 不再一笔带过 /156 “亲耳听到他的判决” /157 “我选择了错误的做法” /158 当庭建议死缓 /161 “这是我的权力” /162 庭长的电话 /163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164 “不想惊动家里” /165 “刑事伙伴” /167 死刑的社会效果 /168 两命抵一命 ——死刑让悲剧更加悲剧 /171 大学教师被杀 /173 “脑浆都敲出来了” /174 洗劫一空 /177 电视采访 /179 准备在十月份结婚 /181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182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184 两位母亲的泪水 /187 丧尽天良? /189 两被告人同获死刑 /191 两块护身符 /193 “一命抵一命”的审判困局 /195 “相对错杀” ——死刑种下仇恨司法的种子 /199 九年前突发的血案 /201 九年后收集的证据 /203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205 十年不解之仇 /207 “我不甘心” /208 我的辩护 /210 “我一直弃恶从善” /213 “要求快点杀掉” /214 “黎明就要来临” /215 艰难的判决 /217 “犯罪情节恶劣” /219 “让孩子学法律” /221 死刑犯的子女 /223 相对错杀 /225 死刑的不可逆转性 /227 死只是一种解脱 —— 死刑无法根除病变 /231 骇人听闻的灭门案 /233 最后的纠缠 /234 血腥屠杀 /236 “只求尽快处决我” /237 杀人日记 /238 “好好照顾儿子” /242 院长亲任审判长 /244 法官递给他一支烟 /245 “为了让杨慧莹难过” /247 拒绝苏醒的灵魂 /248 关于认罪与悔罪的辩论 /251 死不悔改? /252 双方均拒绝调解 /254 最后的谈话 /255 杀一不能儆百 /256 病变的组织或器官? /257 〖TP010.TIF;%130%130;S+5mm;Z1;Y-30mm,Y〗 [SD+40mm] 激情杀人 ——死刑没有应有的威慑力 /261 “我杀了人” /263 “等一下叫你哭不出来” /263 “我不想杀你” /265 “一气之下” /266 “我脑子一片空白” /268 讨价还价 /270 “赔偿后有保命机会” /272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275 “天下哪有后悔药吃” /277 死刑犯的器官 /280 又见一个“李小毛” /282 激情杀人应区别对待 /284 破解死刑的密码 /287 死刑密码之一: 生命权利本位是废除死刑的根本理由 /288 死刑密码之二: 死刑的威慑力是个无法证明的神话 /290 死刑密码之三: “杀人偿命”是死刑存在的思想根源 /295 死刑密码之四: 致罪系统是死刑犯罪的社会根源 /299 破解死刑密码之一: 倡导人性的宽容是实现废除死刑的根本途径 /304 破解死刑密码之二: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实现废除死刑的助推器 /309 破解死刑密码之三: 废除死缓制度是实现废除死刑的当务之急 /312 破解死刑密码之四: 设置终身监禁刑是废除死刑的最大保障 /316 后记 /321 再版后记 /323 · · · · · · () |
感觉真是不错。
有点郁闷
这本书高中学北京大学先修课的时候老师就反复提及
需要静下心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