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界限txt,chm,pdf,epub,mobi下载 作者: [美]弗兰克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副标题: 利奥塔和哈贝马斯的精神对话 原作名: Die Grenzen der Verständigung. Ein Geistergespräch zwischen Lyotard und Habermas 译者: 先刚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132 定价: 1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029030
内容简介 · · · · · ·弗兰克的这部著作表达了对一场虚拟论战的看法:按说这场关于“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论战本应是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尤根·哈贝马斯之间展开的,但实际上并未付诸实现。在此,除了当代哲学这两种影响最大的立场的对抗之外,还关联到一种很基本的东西,即触及到了那条界线,此界限区分出在争论中什么是促进理解的交流,什么是拘泥于差异以及混杂的意见表述。一方面,一致性理论真的太过拘泥于和谐了吗?对和谐的追求真的能够吸收那些论争力量的特征吗?另一方面,说“争论如果缺乏了可以普遍接受的调解规则,那么它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断言能否避免自我矛盾,即在不提出有效性的要求下,能否贯穿实现呢? 乍看起来,这些提问所关注的仅仅是哲学家之间的一些意见争论。但进一步的深思可以得出,在回答这些提问时,我们必须做出决断,即,我们是否——如利奥塔所言的那样——已不可避免地挣...
弗兰克的这部著作表达了对一场虚拟论战的看法:按说这场关于“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论战本应是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尤根·哈贝马斯之间展开的,但实际上并未付诸实现。在此,除了当代哲学这两种影响最大的立场的对抗之外,还关联到一种很基本的东西,即触及到了那条界线,此界限区分出在争论中什么是促进理解的交流,什么是拘泥于差异以及混杂的意见表述。一方面,一致性理论真的太过拘泥于和谐了吗?对和谐的追求真的能够吸收那些论争力量的特征吗?另一方面,说“争论如果缺乏了可以普遍接受的调解规则,那么它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断言能否避免自我矛盾,即在不提出有效性的要求下,能否贯穿实现呢? 乍看起来,这些提问所关注的仅仅是哲学家之间的一些意见争论。但进一步的深思可以得出,在回答这些提问时,我们必须做出决断,即,我们是否——如利奥塔所言的那样——已不可避免地挣脱了“西方”(“现代”是其最后辉煌)的意义储备?或者说,“现代”是否——如哈贝马斯所设想的那样——具有一个工具,能够将它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升到自我批判? 弗兰克的这部著作可以视为对这场“精神对话”的一种“介入”
作者简介 · · · · · ·曼弗雷德·弗兰克(Manfred Frank,1945.3.22-),德国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德意志古典哲学、浪漫派研究专家。现为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教授。早年求学于海德堡大学,先后追随恩斯特·图根哈特、汉斯-伽达默尔和迪特·亨利希等人学习哲学,主要研究对象为自我意识现象,康德和康德主义者,早期罗马哲学和早期德国观念论,解释学、文学理论、古典时代的美学,早期法国哲学。其博士论文《德意志浪漫派中的“时间”问题》(Das Problem 'Zeit' in der deutschen Romantik,1972)至今仍是研究德意志浪漫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真正令其声名鹊起的是发表于1975年的《存在的无限欠缺——谢林的黑格尔批判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开端》(Der unendliche Mangel an Sein. Schellings Hegelkritik ...
曼弗雷德·弗兰克(Manfred Frank,1945.3.22-),德国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德意志古典哲学、浪漫派研究专家。现为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教授。早年求学于海德堡大学,先后追随恩斯特·图根哈特、汉斯-伽达默尔和迪特·亨利希等人学习哲学,主要研究对象为自我意识现象,康德和康德主义者,早期罗马哲学和早期德国观念论,解释学、文学理论、古典时代的美学,早期法国哲学。其博士论文《德意志浪漫派中的“时间”问题》(Das Problem 'Zeit' in der deutschen Romantik,1972)至今仍是研究德意志浪漫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真正令其声名鹊起的是发表于1975年的《存在的无限欠缺——谢林的黑格尔批判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开端》(Der unendliche Mangel an Sein. Schellings Hegelkritik und die Anfänge der Marxschen Dialektik)。在此书中,弗兰克重新定位了德意志古典哲学的源流,深入探究了荷尔德林对谢林和黑格尔的影响、谢林对黑格尔的批判,及谢林晚年思想通过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的决定性作用。弗兰克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则是发表于1983年的《什么是新结构主义?》(Was ist Neostrukturalismus?),这部巨著确立了弗兰克作为新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和诠释者的地位。但近年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新结构主义立场,渐渐转向了意识的分析哲学和自施莱尔马赫依赖的德意志诠释学传统。
|
作者让我脑洞大开
作者视角观点都是很独特,现在只看了一部分,相信不会辜负自己的
文笔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