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向东 出版年: 2010-1 页数: 372 定价: 29.00元 ISBN: 9787020074853 内容简介 · · · · · ·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人们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在一个世纪里所走过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绩的回顾与评判。这次回顾与评判,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倾向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不满。由此而引发了长达数年的关于现代文学的性质(是否具有“现代性”)、时限(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时间概念相关的问题)、成就(对现代文学的各种褒贬不一的意见)等等方面的争论。 作者简介 · · · · · ·张向东,1969年出生,文学博士,分别于1994年和200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2003至200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郭志刚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甘肃政法学院和西北民族大学,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驻站博士后。先后在《二十一世纪》(香港)、《文艺报》、《甘肃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篇。 目录 · · · · · ·第一章 绪论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题目的说明 三 视角和方法 四 时间的跨度 第二章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之发生的历史叙述 · · · · · ·()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关于题目的说明 三 视角和方法 四 时间的跨度 第二章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之发生的历史叙述 第一节 文学史的叙述 一 解放前文学史对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发生之关系的叙述 二 解放以来文学史对语言变革叙述的新变 三 港台地区文学史的叙述 第二节 语言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叙述 一 黎锦熙的《国语运动史纲》 二 谭彼岸的《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和陈万雄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三 李孝悌的《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第三章 语言观念的演变和“文白之争”的兴起 第一节 春秋战国:语言观念的形成——正名/无名·名/实·言广道(意) 一 正名与无名 二 名与实 三 言与道(意) 第二节 魏晋六朝:言意之辨 一 名实之辨 二 言意之辨 第三节 传统话题的延续和文白之争的兴起 一 对“正名”与“名教”的批判 二 名与实 三 言与意 四 文白之争 第四章 语言变革面面观 第一节 理论倡导 第二节 各种实践:切音字运动 白话小说?白话教科书 白话报刊 演说 一 切音字运动 二 白话小说、白话教科书和白话报刊 三 演说及其催生的演说文 第三节 几种对立因素:复古缂新 国家/个人 官府/民间 一 复古与革新 二 国家与个人 三 官府与民间 第五章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之发生的历史关联 第一节 文字进化与文学进化 第二节 横行书写、分段、新式标点符号 第三节 语言意识的觉醒与“人的发现 第四节 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 第五节 从“文字救国”到“文学救国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 |
还没看
好好好好好
上周培训老师推荐的
希望不会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