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翁连溪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副标题: 紫禁城书系 出版年: 2013-6-1 定价: 196.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紫禁书系 ISBN: 9787513403054 目录 · · · · · ·上册序 绪论 第一章 清内府刻书概述 第一节 清内府刻书的肇始期——清入关前至顺治 第二节 清内府刻书的发展期——顺治至康熙前期 · · · · · ·() 上册 序 绪论 第一章 清内府刻书概述 第一节 清内府刻书的肇始期——清入关前至顺治 第二节 清内府刻书的发展期——顺治至康熙前期 一 顺治时期的内府刻书 二 汤若望进呈本《西洋新法历书》 三 武英殿修书处成立之前的康熙朝内府刻书 第三节 武英殿修书处的成立和内府修书各馆 一 武英殿修书处的成立、建制及其职能 二 内府各修书馆的设立 第四节 清内府刻书的鼎盛期——康、雍、乾时期 一 武英殿修书处成立后康熙朝的内府刻书 二 雍正时期的内府刻书 三 乾隆时期的内府刻书 第五节 清内府刻书渐消渐亡的衰败期——嘉庆至清亡 第六节 清内府刻书的字体、行款、物料、装帧 一 清内府刻书的字体、行款 二 清内府刻书的物料——纸、墨 三 清内府刻书的装帧 第七节 清内府刻书的价值和影响 一 内府刻书皆为“钦定”,是彰显朝廷教化,维护皇权的工具 二 清内府刻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大总结、大提高 三 清内府刻书是对中国雕版印刷的全面总结对历代中央政府刻书的发扬光大 四 改革前代积弊,校勘精审,质量上乘 五 清内府刻书是清代的社会思潮和学术发展以及民间刻书的风向标 六 清内府刻书的局限性 第二章 清内府宗教图书的刊刻 第一节 佛教大藏经的刊刻 一 藏文《甘珠尔》与《丹珠尔》的刊刻 二 蒙文《甘珠尔》与《丹珠尔》的刊刻 三 汉文《龙藏经》的刊刻 四 满文《大藏经》的刊刻 第二节 清内府单刻佛道经典的刊刻 第三节 清内府佛道版画的刊刻 一 《大藏经》中的版画 二 单刻佛教经籍版画 三 道教版画 第三章 清内府刊刻的版画 第一节 清内府木版画刊刻概况 第二节 清内府木版画述要 第三节 清内府刊刻的铜版画 一 马国贤与《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铜版画 二 清内府刊刻的铜版战图 三 铜版画中的皇家园囿——《圆明园长春园图》 第四章 清内府舆图的刊刻 第一节 清前期刊刻的中国全图 一 康熙时期刻的《皇舆全览图》 二 雍、乾时期刻印的《皇舆十排全图》和《皇舆全图》 第二节 清内府铜版舆图的镌刻 一 马国贤与《皇舆全览图》 二 铜版《乾隆十三排图》的镌刻 第三节 乾隆问内府刊刻的河流图、区域图 第四节 清内府对舆图的编日和管理 下册 第五章 清内府活字和套版、拼版印刷 第一节 清内府的铜活字印书 一 清代内府铜活字印本概况 二 清内府铜活字制作方法和数量 三 铜活字和《古今图书集成》 四 《数理精蕴》套印、图形印制方法辩误 第二节 清内府的木活字印书 一 清内府木活字印书的倡导者和实践家——金简 二 金简和《武英殿聚珍版书》 三 “聚珍版”的印制 四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 内府刻书中的套版与拼版印刷 一 清内府的套版印刷 二 清内府的拼版印刷 第六章 清内府书版的刊刻 第一节 清初对明代旧版的补刻和利用 第二节 清内府书版的管理、保护和刊刻 一 清内府书版的用料及采集 二 清内府书版的管理 三 清内府对书版的加工和保护 四 清内府书版的刊刻 第三节 清内府书版的散佚 一 磨损漫漶,人为销毁 二 兵燹丧乱,破灭巨大 三 水火频仍,大批书版付与“龙王”、“祝融” 四 帝王反复无常,祸及书版 五 管理不善,造成书版损毁 第四节 清官雕版在版本鉴定、文献开发上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清宫遗存雕版现状及利用 一 清内府雕版遗存 二 清内府遗存雕版的利用 第七章 清内府刻书的流通与鉴定 第一节 清内府刻书的流通和使用 一 呈览用书 二 陈设用书 三 赏赐用书 四 颁发用书 五 对外文化交流 六 请印、翻刻与售卖 第二节 清内府刻书的鉴定 一 清内府刻书的鉴定 二 清内府木活字本的鉴定 三 清内府修书档案对图书著录的正误 四 清内府刻书中的避讳制度 附录 附录一 清代内府刻书编年日录 附录二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存古籍概况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我很喜欢书,看的书越多,就会涉猎更广的书目
买来收藏有空就看看
感觉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