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可风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 页数: 485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112821 内容简介 · · · · · ·柳青是建国后三十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业史》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革,他身体力行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柳青长女,从1970年到1978年陪伴柳青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九年,后又走访历史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文字记录;自2000年起全力写作本书,为我们呈现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作者简介 · · · · · ·刘可风,柳青之女。1945年生,曾任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2000年退休后全力写作《柳青传》。 目录 · · · · · ·柳青传·上第一章 “多余”的孩子 / 父亲 / 入学 / 革命启蒙 / 在绥德四师 / 榆中三年 第二章 对文学的兴趣 / 救亡运动 / 大哥的心事/ 到前线去 第三章 · · · · · ·() 柳青传·上 第一章 “多余”的孩子 / 父亲 / 入学 / 革命启蒙 / 在绥德四师 / 榆中三年 第二章 对文学的兴趣 / 救亡运动 / 大哥的心事/ 到前线去 第三章 噩耗 / 战地体验 / 在延安 第四章 初到三乡 / 艰难的抉择 / 减租减息 / 摊派公粮 / 三乡的地主和富人 / 从办联校到试种棉花 第五章 去大连 / 完成《种谷记》 第六章 在冀东的短暂停留 / 回陕途中 / 沙家店采访 / 自律 / 一次意外的打击 / 主持《中国青年报》文艺副刊 / 出访苏联 第七章 到长安县 / 落户在哪里? / 皇甫的互助组 / 统购统销 第八章 成立农业社 / 王三老汉 / 王家斌 / 夏收/ 董柄汉 / 扩社 / 分社风波 / 初级社的管理 / 建社容易巩固难 第九章 书稿余烬 / 《创业史》第一稿 / 中宫寺 / 《创业史》第二稿 / 破坏农业社的案件 / 最艰难的日子 / 写出人物的感觉 / 转折性的1958年 / 书终于写成了 / 进山 / 马葳的变化/ 在这里生活下去 / 读者来访 第十章 急骤变化的形势 / 挡不住的潮流 / 《狠透铁》的真实意图 / 丰收年 第十一章 高级社旋风 / “放卫星” / 人民公社食堂“办不成” / 大家都穿布鞋 / 保持普通人的感觉 第十二章 “四清运动”/ 第二次“四清运动”/ “干部们早已是阶级敌人了”/ “二十三条”发表之后 第十三章 山雨欲来 / 成了“ 黑作家”/ 下放 /terrible / 万幸的抄家 / 搬家 / 失而复得的书稿 / “拼刺刀”/ “外调”中的柳青/ 上造反派的船? / 柳青的“历史问题”/“从严典型”/ 马葳之死 / 在牛棚里 / 清醒的“牛鬼蛇神”/ 牛棚快解散的日子 柳青传·下 第一章 我和父亲 / 天水行 / 挣扎在生死线上 /到绥中 / 到北京“躲病” 第二章 “乡巴佬”/ 修改《铜墙铁壁》 / 日思夜想回长安 / 谁能与父亲做伴 第三章 父亲的牵挂 / 最后一次修改《创业史》第一部 / 父亲教我写文章 / 最后的日子 柳青和女儿的谈话 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 二、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 三、关于二战的思考 四、未完成的《创业史》的构思 五、《创业史》中的人物发展 六、《创业史》与“社教运动” 七、对合作化的长期研究和思考 八、父亲和我谈读书与写作 九、谈几部中国古典作品 十、谈丁玲和周扬 十一、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十三、谈作家的时代局限 十四、父亲的金钱观 十五、父亲最后的建议 附:柳青生平简明年表 后 记 · · · · · · () |
还行。。。
大大点赞!
收到期待观看
果然有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