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德]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十九卷 原作名: PLATON: SOPHISTES 译者:熊林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935 定价: 240.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海德格尔文集 ISBN: 9787100116510 内容简介 · · · ·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为了让中文世界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经过反复酝酿而出版了本套《海德格尔文集》,其中收入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 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可以说,本套文集基本呈现了海德格尔哲学的总体面貌。 本卷《柏拉图的<智者篇>》是海德格尔于1924—1925年冬季学期在马堡大学所举行的讲座课的内容。全书共81节,由“预备思考”(Vorbetrachtung, §1-3)、“引导部分”(Einleitender Teil, §4-26)、“过渡”(Überleitung, §27-32)、“主要部分”(Hauptteil, §33-81)这样几个大部分构成。 在... 作者简介 · · · ·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现象学、诠释学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 1909 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 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8 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 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半年后,柏林给他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 目录 · · · · · ·悼念保罗·纳托尔普【预备思考】 §1、对阐释柏拉图对话进行双重准备的必要性 a)哲学-现象学的准备。现象学的方法和目的 b)历史学-诠释学的主编。诠释学之原则:从清晰的东西到模糊的东西。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拉图 c)对《智者》之主题的首先提示。智者、哲学家、是者之是 · · · · · ·() 悼念保罗·纳托尔普 【预备思考】 §1、对阐释柏拉图对话进行双重准备的必要性 a)哲学-现象学的准备。现象学的方法和目的 b)历史学-诠释学的主编。诠释学之原则:从清晰的东西到模糊的东西。从亚里士多德到柏拉图 c)对《智者》之主题的首先提示。智者、哲学家、是者之是 §2、从亚里士多德出发对柏拉图《智者》的定位 a)主题:是者之是 b)通达方法:认识之真。άλήθεια [真] §3、对 άλήθεια [真] 的首次刻画 a)άλήθεια [真] 一词的含义。άλήθεια [真] 和此是 b)άλήθεια [真] 和语言(λόγος [逻各斯])。άλήθεια [真] 作为人(ζώον λόγος έχον [会说话的动物])的是之方式,更确切地说,作为生命(ψυχή [灵魂])之方式 【引导部分】对作为柏拉图是之基础的 ΑΛΗΘΙΑ [真] 的赢得 / 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 / 《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和第十卷第6-8章,《形而上学》第一卷第1-2章 第一章 对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之方式(έπιστήμη [知识]、τέχνη [技艺]、φρόνησις [明智]、σοφία [智慧]、νοῦς [智性直观])的初步概览(《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2-6章) §4、对于柏拉图的是之研究来说,在亚里士多德那里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含义 a)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五种方式(《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3章)。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作为是之研究的基础。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作为此是的是之规定(άληθεύει ή ψυχή [灵魂进行去蔽]) b)真之概念的历史 §5、对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五种方式的最初划分(《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2章) a)λόγον ἔχον [具有逻各斯 / 会说话] 的两种基本方法:έπιστήμονικόν [知识性的] 和 λογιστικόν [计算性的] b)研究的任务和最初概述 §6、对έπιστήμη [知识] 的本质规定(《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3章) §7、对τέχνη [技艺] 的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4章) §8、对φρόνησις [明智] 的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5章) §9、对σοφία [智慧] 的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6-7章) 第二章 在希腊人的自然的此是范围内σοφία [智慧] 的起源([感觉]、[经验]、τέχνη [技艺]、έπιστήμη [知识]、σοφία [智慧])(《形而上学》第一卷第1-2章) §10、对研究的引导性刻画。它的主导线索:此是自身的说出-自己。它的路径: §11、 a) b) c) §12、附记: a) b) c) §13、继续: §14、σοφία [智慧](《形而上学》第一卷第2章)。σοφία [智慧] 的四个本质要素()。 §15、附记: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数学之本质的一般地位 a)关于一般数学之原则性的东西(《物理学》第二卷第2章)。 b)几何和数学的区别。 §16、σοφία [智慧](《形而上学》第一卷第2章,第一部分)。σοφία [智慧] 的四个本质要素: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自主性() a)σοφία [智慧] 的主题。 b)从此是而来的 σοφία [智慧] 之起源。 §17、总结: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诸方式作为进行自我定位的此是的诸变式 第三章 作为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两种最高方式,φρόνησις [明智] 或 σοφία [智慧] 的优先性问题(《形而上学》第一卷第2章,第二部分;《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7-10章,第十卷第6-7章) §18、σοφία [智慧] 的神性和作为人之可能性的 σοφία [智慧] 之疑问(《形而上学》第一卷第2章,第2部分)。 §19、φρόνησις [明智] 作为人的真正可能性,以及对φρόνησις [明智] 作为“σοφία [智慧]”的拒绝(《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7章,第2部分)。φρόνησις [明智] 之严肃。 §20、关于φρόνησις [明智] 的更为彻底的见解(《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8-9章) a) b) §21、对进一步任务的阐述:φρόνησις [明智] 和 σοφία [智慧] 同 §22、 a) b) c) §23、φρόνησις [明智] 和 νοῦς [智性直观](《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12章) a)在 σοφία [智慧] 和 φρόνησις [明智] 中的 νοῦς [智性直观]。νοῦς [智性直观] 的双重方向。σοφία [智慧]:νοῦς [智性直观] → b)实践性的 νοῦς [智性直观] 和 c)φρόνησις [明智] 和 σοφία [智慧] 作为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νοῦς [智性直观])的两种彼此对立的最高方式。άεί [始终] 和瞬-间(Augenblick)。——展望:νοῦς [智性直观] 和 διαλέγεσθαι [对话]。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24、对 φρόνησις [明智] 之优先性或者 σοφία [智慧] 有助于 σοφία [智慧] 这一问题的剖判(《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第13章) a)剖判的困难:在 φρόνησις [明智] 和 σοφία [智慧] 中的优点和缺陷。同人的此是相关涉的问题。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自主性和非自主性 b)剖判的标准。作为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之等级。 §25、 a) b) §26、λόγος [逻各斯] 的范围和边界 a)λόγος [逻各斯] 和 νοῦς [智性直观]。 b)λόγος [逻各斯] 和 άλήθεια [真] 【过渡】从 ΑΛΗΘΕΥΕΙΝ [去蔽] 出发对主题的确定 §27、到目前为止所完成了的东西,以及进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对通达方法(=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的赢得。任务:从柏拉图那儿的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出发(διαλέγεσθαι [对话])对主题的确定。对主题的首次显示:对是之概念的革命;不-是者(φεῠδος [假的东西])之是 §28、对柏拉图辩证法的首先刻画 a)作为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的 διαλέγεσθαι [对话]。对关于 λόγος [逻各斯] 所解决过的东西的重演和继续:拒绝把 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真之真正处所。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最切近的 άληθεύειν [去蔽] 方式,以及作为进行遮蔽的闲谈。“辩证法”的基本意义:冲-破(Durch-brechen)闲谈,朝向看(νοεĩ ν [看])之倾向 b)对传统的辩证法之观点的批判。辩证法:不是思想技巧,而是 νοεĩ ν [看] 的预备阶段。亚里士多德关于辩证法的立场 §29、补充:就希腊是之研究的基础来看,在柏拉图《智者》中的革新 a)在柏拉图《智者》中是之研究的双重引导线索:具体的此是(哲学家,智者);λέγειν [说] b)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在亚里士多德那儿的是之研究的引导线索(“是态-逻各斯”) §30、在亚里士多德那儿的哲学——辩证法——智者术(《形而上学》第四卷第1-2章) a)第一哲学之观念。 b)将辩证法和智者术同第一哲学加以区分。辩证法、智者术和哲学的对象之共性:“整体”。 §31、对智者术的刻画。继续 a)在智者术和亚里士多德那儿的 παιδεία [教育] 观念。 b)对关于智者术的传统的批判 c)智者术和修辞学。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儿关于修辞学的不同立场。 d) §32、继续:在亚里士多德那儿的第一哲学之观念 a)第一哲学作为是态学()和神学。基于希腊的是之理解(=在场)对该双重性的阐明 b)对于 σοφία [智慧] 中的是之研究来说 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引导线索。基于希腊人的是之理解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引导作用的阐明 【主要部分】柏拉图的是之研究对《智者》的阐释 引言 §33、前面的准备之定义:赢得了在实事上理解一篇特别的希腊对话的基础。它的不足 §34、重演:对智者术的首次刻画。把智者术同辩证法和哲学加以划界。对 εὖ λἐγειν [好好说] 的估价:非-实事性——实事性 §35、《智者》的结构和划分 a)对《智者》结构的一般刻画。传统的划分:引论、外壳、内核。接受和批评 b)《智者》的划分(根据博尼茨) 引论:对话的准备(《智者》216a-219a) §36、对话之主题和方法的首次提示。 §37、对主题的详细阐述。对一种一般的问题提法之主题对象的阐明: §38、对方法的详细阐述 a)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探索之方法。λόγος [逻各斯] 的类型:在对话和独白式的论文之间的混合形式。对作为对话伙伴的泰阿泰德的介绍。对最切近的主题取得一致:智者。方法的基本规则:τό πρᾰγμα αύτό διά λόγων [由逻各斯而来的事情本身]。在柏拉图那儿有关实事的思想和方法上的思想之间的链接 b)对作为希腊人基本任务的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澄清。命题逻辑对于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统治 §39、当代哲学的问题。同柏拉图相比的额外困难。基督教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实事研究之观念的蔓生。“先知性的哲学”和“科学性的哲学”(卡尔·雅斯贝尔斯)。实事性之自由 §40、向事情的过渡:示范性的对象之选取。两重标准:1. 简单,2. 类比和是之结构的丰富。άσπαλιευτής [垂钓者] 作为示范性的对象 第一编:寻找智者的实际生存之 λόγος [逻各斯](《智者》219a-237b) 第一章 关于定义之方法的一个例子。对 άσπαλιευτής [垂钓者] 的定义(219a-221c) §41、示范性对象(άσπαλιευτής [垂钓者])之有效程度及其处理方法。《智者》:不是一篇“纯粹的方法对话” §42、 a) b) c) §43、 a) b) c) §44、对方法的一般刻画。 第二章 智者的诸定义。定义1-5(221c-236c) §45、引言。定义智者的困难。 §46、关于智者的第1个定义:猎手(221c-223b)。 §47、智者之定义2-4。商人(223b-224e) a)定义2。批发商(223b-224d)。 b)定义3和4。坐商(224d-e)。根据诸定义之总结(225e)对定义3(坐商)的区别。买卖:1. 异乡的-或 2. 自产的 λόγος [逻各斯]。把对智者的诸定义日益集中到 λόγος [逻各斯] 上 §48、智者之定义5。争吵者(224e-226a)。 §49、向下一任务的过渡:通过澄清柏拉图对于修辞学的立场来定位其对于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立场 第三章 附记:定位柏拉图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态度。柏拉图对修辞学的态度对《斐德罗》的阐释 §50、引导性说明 a)柏拉图对修辞学的矛盾立场。在柏拉图之前的修辞学: b)关于《斐德罗》的争议。施莱尔马赫关于《斐德罗》和柏拉图的一般论点。历史学-批判性的柏拉图研究之诸开端。狄尔泰和施莱尔马赫 §51、对《斐德罗》的一般刻画 a)关于《斐德罗》臆想的不一致和核心主题范围:在其同是之关系中的人的此是是本身(爱、美、灵魂、言谈) b)对《斐德罗》第一部分的一般刻画。对于《斐德罗》的核心主题范围来说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优先含义。苏格拉底对于 λόγος [逻各斯](或对于言谈)的爱作为朝向自我认识的激情 c)对《斐德罗》第二部分的一般刻画。根据三个方向(修辞学和真。真和辩证法。作为 φυχαγωγία [打动人心] 的修辞学)对它的划分。柏拉图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积极评价。展望:他对作为“著作”的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怀疑 §52、同《智者》相联系回想起《斐德罗》之意义。赢得对希腊人那儿作为科学性的哲学之领地的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一种定位。——向《斐德罗》第二部分之阐释的过渡 §53、对作为人的此是之积极可能性的修辞学的奠基(《斐德罗》,第二部分,259e-274a) a)看作为修辞学的可能性之条件的真 b)在辩证法中对真的看。对辩证法的一般刻画。 c)修辞学作为 φυχαγωγία [打动人心]。它的诸可能性之条件及其合法性。——总结:辩证法作为修辞学之基础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于修辞学的关系 §54、柏拉图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怀疑(《斐德罗》,第二部分,274b-279c) a)漂浮无据的 λόγος [逻各斯] 在是态学上的可能性 b)对书写的批判。关于图提(Theuth)的传说。 c)柏拉图在“书信七”中关于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立场 d)ψυχή [灵魂] 的正确情状作为真实的 λόγος [逻各斯](διαλέγεσθαι [对话])之前提 §55、过渡:《斐德罗》和《智者》中的辩证法 a)对《斐德罗》中辩证法的刻画之收获和限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于辩证法和修辞学 b)在《智者》中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之动因:辩证法之“对象”的区分(是者——是和是之结构) 第四章 智者的诸定义。定义6和定义7(226a-226a) §56、智者之定义6。盘问者(226a-231c) a)定义6之排列问题。诸德意志实事上的结构。定义6作为定义5和定义7(άντίλογος [反驳])的结合 b)对第6种分开之方法的形式描绘。 c)对第6种分开之方法的详细描写 d)第6种分开之结果:哲学作为“出身纯正的智者术”。在哲学和智者术之间的相似。关于智者术的困惑 §57、对前面六个定义的总结。统一的基本结构:智者作为 άντιλογικός [辩论者](231d-232e) §58、智者之定义7。假技艺家(232b-236c) 第二编 :是态学上的讨论 / 不-是者之是(《智者》236e-264b) 导论(236e-237a) §59、对是态学的整个问题的阐述 a)对智者之定义7的结果的总结。 b)附记: c) §60、哲学同传统的关系 a)对智者的“诸定义”之意义的最后确定:迫使进行实事研究。对教条式的传统(巴门尼德)的抛弃 b)当代哲学同传统的关系。对教条式的传统的“解构”。对关于过去的实事研究的占有 第一章 在不是者这一概念上的困难(237a-242b) §61、对巴门尼德的检查。 a) b) §62、 a) b) 第二章 在是者概念中的困难。对古代和同时代关于 őν [是] 之学说的讨论(242b-250e) 导论 §63、任务之解决的出发点:对古代和同时代关于 őν [是] 之学说的讨论 a)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古人”之间的争辩的一般刻画。在亚里士多德那儿 άρχή [本源]-概念的凝固。对作为希腊是态学发展之核心的“氛围”(λόγος [逻各斯])的营造 b)对古代和同时代关于 őν [是] 之学说的讨论的划分 I. 对古代 őν [是] 之学说的讨论(242c-245c) §64、对第一次是态学的尝试的一般刻画(242c-243c)。关于 őν [是] 的论题之纲要。 §65、对 őν [是] 之多样性这一论题的讨论(243d-244b)。 §66、对 őν [是] 之统一性这一论题的讨论(244b-245a) a) b) c)原则上的各种不清楚 II. 对 őν [是] 之学说的讨论 §67、对同时代 őν [是] 之学说的一般刻画(246a-246e)。 §68、论题讨论: a)对是者之双重性的展示: b) §69、论题讨论: a) b) c) III. 对 őν [是] 之诸论题的总结的讨论(249b-251a) §70、着眼于认识现象对 őν [是] 之诸论题的总结。 §71、论题讨论: a) b) c) 第三章 §72、在 λόγος [逻各斯] 中多的统一性(κοινωνία [结合])这一问题(251a-251c) §73、附记:麦加拉学派和安提司特涅斯的“逻辑学”(根据亚里士多德) a)在安提司特涅斯那儿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阐释。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单纯的 φάσις [断定];对 άντίλογος [矛盾] 的否定 b) c)展望:在柏拉图那儿 λόγος [逻各斯] 之综合结构。双重 συμπλοκή [联结] d)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安提司特涅斯的 λόγος [逻各斯] —学说的积极含义。 §74、对在是者之范围内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之各种基本可能性的讨论(251d-252e) a)引导性说明。对《智者》的进一步划分。“前有”之规定:在是者之范围内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作为辩证法的基础。对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的各种基本可能性的阐述 b)讨论的进行 α)论题1:完全排除任何一种 κοινωνία [结合]。它的站不住脚。安提司特涅斯学派的人的自我反驳 β)论题2:κοινωνία [结合] 的不受限制。它的站不住脚。 γ)论题3:“有-条件的(be-dingte)”κοινωνία [结合]。将之肯定为唯一站得住脚的。对认识的捍卫 §75、对是者之有条件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的进一步澄清(253a-253b) a)通过字母对有条件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的说明。 b)附记:进一步澄清是者之诸基本规定的普遍在场。柏拉图的《泰阿泰德》中的鸽舍比喻 c)字母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和声音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作为一门 τέχνη [技艺] 的“对象”。就是者之间的有条件的 κοινωνία [结合] 指点出一种相应的 τέχνη [技艺] §76、辩证法之理念(253b-254b) a)对辩证法的首次刻画。 b)对辩证法的第二和第三个刻画。 c)λόγος [逻各斯] 作为通达是者的门径。“λόγος [逻各斯]”的含义之区别。——对辩证法的第三个刻画(结束) d)辩证法作为哲学家的事情。哲学家和智者的居所:是之光亮和不是之晦暗。在专题上对智者的澄清之优先性 e)前面对辩证法的刻画的成果。辩证法的诸本质要素和基本前提 §77、辩证法的基本思考(254b-257a) a)引导性说明。接下来的辩证法的分析之基础、主体和目标 b) c) §78、 a) b) c) d)附记: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儿的“不”之“理论”。在巴门尼德、安提司特涅斯和柏拉图(《国家篇》、《会饮》、《智者》)那儿的“不”。对安提司特涅斯同义反复的逻辑的克服。辩证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对立理论。——对《智者》的进一步划分 §79、从辩证法的基本思考向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分析的过渡(259e-261c)。辩证法的基本考察之含义这一问题 a)展示分析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必要性。 b) §80、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分析(261c-263d) a)对整个问题的阐述。将对 λόγος [逻各斯] 的分析分为三个阶段 b)第一阶段: c)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 §81、 【附录】 补充:基于海德格尔的手稿(对讲座的笔记、增补和札记) I. 对引论部分的补充 II. 对过渡部分的补充 III. 对主要部分的补充 基于莫泽尔的笔记 编者后记 附录一:专名索引 附录二:德语-汉语术语索引 附录三:希腊语-汉语术语索引 附录四:拉丁语-汉语术语索引 译后记 · · · · · · () |
非常满意
现在终于有机会看看这本书
五星推荐
比较有兴趣